第42章 县学(第3/4页)

王卓挠挠头,“大宝,那我就暂时让你担任这个职务,等我什么时候有知识,能够一天摸到好多鱼,到时候咱们再重新比较。”

大宝皱着眉头,点了点头,自己也要好好读书,要是到时候比不过别人,那可就丢脸了!

顾父的教学生涯就这么开启,家里的吴氏和苗氏也在安慰养胎,最近地里没有什么农活,顾驰也开始去县学读书了。

县学的费用自然要比镇上高出许多,所幸李教谕知道顾驰的家境,免了他的束脩,只需缴纳住宿费和平日的生活费就好。

这是儿子第一次离开自己,顾母很是不舍,前后仔细检查几遍包裹,唯恐遗漏什么东西,还在包裹里放了一些酱菜和咸鸭蛋,用来下饭吃。

“三郎,这些东西你带着,不值多少钱,给你们李教谕送去,算是感谢他的帮忙。”

顾驰看了一眼,就是些山上的果子和山货,还有自家的蔬菜,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胜在新鲜干净。

“娘,我知道了,该带的东西都带齐了,你别担心,快去休息吧!”

第二日天蒙蒙亮,顾父驾着着,载着顾驰往临南县出发。

县学远离闹区,环境很是安静,绿树成荫,空气都很清新。

地方也挺大,正对着门的第一进便是教谕、训导以及诸位夫子、教授办公的地方。中间那一进是学子学习的地方,最后面则用来住宿。

顾父和顾驰找到训导说明情况,王训导带着他们二人来到住宿的地方,“住宿的学生不太多,六人一间房,一年一两银子,平时吃饭也有专门的地方。来到这儿就好好学习,其余的事情不需操心。”

住宿的房间倒也干净,每排三张床,总共两排,彼此间都有间隙,倒也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安顿好之后,顾父离开,王训导带着顾驰去见李教谕。

李教谕看见顾驰,眼睛一亮,这可是府城学正重点关注的对象,临南县最有希望的好苗子,进了县学一定要比以前更出色,不然就毁了他们县学的招牌。

李教谕勉励他几句,给他讲述了县学的基本情况。

县学的上课时辰和镇上的书院一样,不过授课的老师水平更高一些,给童生讲学的是秀才,给秀才讲学的就是举人出身的教授。再者县学并不只注重成绩,会定时举办各种比赛,也会有琴棋书画等的选修课,在每学期期末统一考核,结合学子的学问、才艺和运动,多方面结合进行排名,然后进行奖励。

顾驰把顾母准备好的东西送给李教谕,“都是些山野小菜,家母特意准备,以此感谢教谕的看重。”

李教谕接下,“老夫倒是喜欢这些东西,自然又鲜香。来到县学,自然好好读书,切勿为其他事分心。”

顾驰点头应下。

顾驰安顿好已是中午,只能赶上下午的课程。

王训导领着他来到学舍,其他学子齐刷刷的看着他,早就听闻今年的府案首要来到县学,今个可算见到了,看看他是不是名副其实,担得起案首的名头。

顾驰和授课的夫子见过礼,然后面向众人做了介绍。

和他一起读书的学子,也都已经考中童生,还是本地县城人士,家里即便不是多富裕,可也要比顾驰的家境好上许多。

一些人看着他的衣衫打扮,不屑的撇过眼。

县学的夫子到底要比镇上的夫子经验和学问更丰富,顾驰在这里如同第一次接受到新事物一样,一节课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本就来的晚,拉下了不少课程,更要努力认真。

下课时,他整理好上一节课的笔记,赶在这么一会儿时间,闭目养神。

其他学子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也有些混不吝的,不怕被顾驰听见,“哎,你看他那衣服,最次等的细布,咱们都不穿的,还有那款式,老土!”

另一个撇了一眼,“他们乡下人都这样,穷呗!”

顾驰猛的睁开眼,走到这些学子面前,面色冷峻,眼底一片寒意,“你说的不对,我们乡下人并不都是这样。实际上,连你们口中所谓最次等的细布,都很少有人穿。因为他们要整日下地干活,用自己的每一滴汗水,收获每一石粮食,养活临南县每一个没有地的人口,也就是你们!”

顾驰身上的细布,已经是家里最好的衣衫,家里人除了小孩,也就只有他,每一件衣服都是柔软的细布。顾父和顾大郎他们都是粗布衣服,这样干活的时候才结实,耐脏又耐磨。顾母和吴氏、苗氏也只有贴身的衣物是细布,外面的外套都是粗布。

其他学子听到顾驰这一番话,涨红了脸,低垂下眼。

但也有那不服气的,“我们买粮食也掏了钱的,又不是白吃白喝,你们种地的不吃亏,要不是我们愿意掏钱,种地的早就饿死了,说起来,我们还是你们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