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前进两步(第2/3页)

连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都不好过,更别提二汽这样集团重心放在各大合资厂身上,对自主品牌投入甚少的企业,他们的自主品牌战略迟迟不见新车量产落地推向市场。

“我们还在争论到底是自主创新搞好东风品牌,还是直接将外资品牌淘汰的旧车型以技术改造名义换成国产标之际,中华集团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一眼望不到头,骑马都追不上了。”

跟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造成了严重亏损相比,二汽的自主品牌经济情况相对要好一些。

因为他们只做出来内部样车,没有大规模投入生产,导致亏损额足以控制。

这可真是具有一定讽刺意味,跑得最慢的选手反倒遭遇的损失最少,就因为领头的选手实在太过耀眼,累趴下一直在追赶他的前几名对手。

二汽搞自主品牌历史应该也算早,但前期败给了红旗,后期又输给了中华,实在没有搞自主轿车的基因存在。

“谁都不愿意来,都知道这里是火坑!队伍散了,搞什么都是样子货,再也没有老一辈人的骨气。

有门路的都跑了,剩下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一帮只会拍马屁的官僚,就算有明白人也只能装糊涂跟着混呗。”

如果不是考虑家庭因素,说话的这位二汽骨干也会毫不犹豫孔雀东南飞,投奔欣欣向荣的中华集团了。

三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已经奄奄一息,更别提“三小”乃至其他国有品牌。本来加入WTO,大家都以为中国品牌会被国外巨头击败,因为从实力上看两者相差悬殊。

4万亿带来新的一波中国市场红利,合资品牌吃了一半,剩下的都给中华集团包圆了,导致其他自主品牌都饿得快倒下了。

想不到竟然是中华集团的飞速崛起,将中国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大幅度压缩。

“能击败中国人的只有中国人!”

这句话套用在当前的中国汽车界,虽然残酷,但却很现实。

中国市场培育了中华集团,而中华集团为了能有实力跟国际巨头竞争,不得不飞速吸收所有可以触及的营养,长成参天大树的同时也熬残了当初一起成长的同伴。

用一句话总结中华集团去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是——“卖疯了!”

飞速应对国内市场,并且不断完善产品线,以中华和华夏两大品牌两翼齐飞,共同收割着中国消费者的红利。

大、中、小型SUV和轿车为主力,皮卡、客车、货车为辅助,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做补充,中华集团的产品遍布960万公里的大街小巷。

规模效应做到了成本最低,而成本低又导致价格优势,价格优势带来销量提升,销量高了有充足利润又能投入到研发新产品之中,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尽快收割市场红利,中华集团启动了庞大促销计划,将产品价下探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吸引了诸多消费人群目光。

导致了其他竞争对手跟进的话,卖一辆赔一辆,因为成本无法做到像中华集团般便宜。

韩皓清场的阳谋已经图穷匕见,他已经准备好在未来几年全力跟合资品牌正面交手。

人人都能卖车,家家都能挣钱的好日子即将过去,中国汽车市场不可避免要走上垄断寡头之路。

所谓卖光了,就是中华集团的库存率低得让人发指,生产多少就卖掉多少,几乎接近于零。

当然这也跟公司重视市场调研,以市场反馈安排生产计划分不开。市场好卖的车型就多生产,不好卖的就停产,不简单压库而努力维护好经销商利益进行精细化经营。

以往只管一卖了之的粗放式经营,现在要转换成服务先行维持客户的精细化营销,将市场进一步下沉并且加强品牌的忠诚度。

“跟着韩首富走,没有一个不挣钱的!”

经销商大会上,历经十余载风雨同舟,各地经销代理商都得出统一的结论。

正因为遍布全国城乡的销售网络,中华集团去年实现了国内销量突破45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了43%。

毫无疑问,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再次蝉联全球第一的宝座,乘用车和商用车一起达到了1860万辆。跟去年的1300多万辆相比,足足多了近500万辆。

作为崛起的巨头,中华集团以472万辆数据占据了接近四分之一的国内市场份额,可谓是独占鳌头。

第二名上汽集团以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五菱、上汽荣威等斩获255万辆,其中合资品牌轿车贡献绝大多数。

二汽、一汽以及长安汽车分别包揽三四五名,他们的销量都在200万辆上下浮动。

以实际数字计算,前五名汽车企业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75%以上,竞争集中度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