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破局之举(第2/3页)

当初这位洒泪饮恨商场的传奇人物,容光焕发重返商业舞台,李敬威可谓历经大起大落看淡人生。

“过去的人和事就让他们过去吧,我心中已经不再恨任何人。现在我最想说的是感恩,感谢全国人民依旧信赖健力宝,也感谢韩皓董事长能在千钧一发之际伸出援手拯救了健力宝和我本人。

借助上市平台,希望今后健力宝能更好服务全国人民,推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国民饮料产品。”

长期来一直闭门谢客拒绝采访的李敬威,面对大批涌来的记者们推心置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清晰的产权,没有水分的账目,公司运作一切良好,健力宝通过证监会审核只是时间问题。一旦上市成功,那将会给健力宝插上腾飞的翅膀,搅动国内饮料江湖市场。

“将来上市成功的话,我也算完成了阶段性历史使命,会逐渐稀释个人股份,将健力宝完璧归赵,使其成为一家公众持股的公司。”

在跟李敬威私人会谈中,韩皓明确表示不会久居健力宝的意愿。未来转为公众持股公司,李敬威及管理层可以从他手中受让部分股权成为真正大股东。

本来韩皓就是阴差阳错下进入健力宝,现在局势明了他便有了归还之意。

“说实话,没有你韩首富的背书,健力宝还真难以稳坐钓鱼台。何况健力宝在法律上本来就是归你所有,何来完璧归赵之说。

现在这个局面,已经是健力宝最好的结果,我个人对此没有过多要求。就算要成为公众持股公司,我也希望你能保留大股东位置。不然你是成就了高风亮节,而我老李却要背上过河拆桥的恶名。”

李敬威想得更加长远,自己年逾七十距离退休之日不远,而韩皓必定是未来的参天大树,健力宝能靠在他身上总是好事。

就像这次上市,如果没有韩皓参与打通关系,健力宝想要顺利上市还得排队好长时间。

“当初你可是说过要将健力宝打造成中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之前,你可不能提前当了逃兵。”

在李敬威一再挽留劝说下,韩皓同意将15%的股权作为底线,套现之余继续留在健力宝股东行列。

韩皓到访,李敬威坚持要以家宴来款待这位大恩人,他亲自下厨为首富做了当地寓意十全十美的十大碗菜肴,并且偕同全家成员出席。

这个时候,韩皓才知晓,李敬威除了两个儿子之外,还收养了一位干女儿,这可能跟其年幼时曾住过一段时间孤儿院相关。

之前为了避嫌,李敬威的直系亲属都没有进入健力宝工作,现在儿女各有发展。曾经他乾纲独断经营失误导致不少资产浪费,但李敬威至少在私德上称得上问心无愧,这也是韩皓当初愿意出手相助的原因之一。

“举亲不避贤,我的两个儿子待他们懂事后就得定期到董事会旁听学习,虽然他们可能并不听得懂但长长见识确实不错。

老李,我看你也得考虑一下,让年轻人到公司见识大场面,将来也能派上用场。”

吃完饭后,韩皓不着痕迹劝说道。

健力宝上市的话,李敬威身家至少数亿,他也该考虑今后自己庞大的家产如何处置问题。子女接班与否另说,但就算今后继承作为资产管理人也应该对健力宝经营情况有所了解。

其他人可能不敢也不好说这样的话题,但韩皓就不一样,他说的话李敬威能听得进去。

“嗯——还是你眼光看得远,我确实应该有所准备了。”

李敬威沉思片刻,坦陈自己接受了韩皓的劝告。

距离健力宝工厂驱车一小时,这里有中华集团新崛起的一个生产基地,就是意大利比亚乔摩托决心撤离中国转让处理给华夏摩托的工厂。

在次贷危机中以逆周期投资理念而接手,现在比亚乔工厂已经被改造得焕然一新,除了80万辆摩托车生产线外,还增加了2条百万辆级别的电动自行车生产线。

跟国内摩托车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不同,反倒是电动自行车市场逐年增加,大举在城市和农村中扩张,2008年首次全国销量突破2000万辆,一举超越了摩托车市场。

汽车出行毕竟是少数,电动自行车随即成为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出行帮手,庞大的销量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依旧是自行车王国,只不过这样的自行车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不再需要用脚蹬。

作为最早杀入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企业,华夏摩托旗下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低廉的价格,出众的性能加上耐用的口碑,让华夏电动自行车犹如攻城拔寨般席卷全国市场。

绝大多数经营华夏摩托的经销商也都并网成为电动自行车的销售网络,以此抵御摩托车红利的衰退,继续保持着对中华集团的热情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