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各显神通(第2/3页)

这里拥有成套的轿车生产设备,还有曾经自主开发过轿车的研发团队,进入汽车的基础这里有了。只要搭配上比亚迪灵活的市场机制和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双方合作属于天作之合!

王川福心道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秦川厂工资都拖了好久发不出,现在比亚迪拿着十几亿来说要造汽车,好比白马王子般从天而降拯救了陷入破产境地的工厂。

2003年1月23日,金额总计2.695亿,现金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比亚迪宣布正式踏入汽车制造行业。

结果消息公布当天,比亚迪在香港的股价立即下跌了26%,显示股东们用脚投出不信任票,不看好比亚迪的造车之旅。

“王总,只要我们宣布放弃造汽车,股价就会立即升回去。不然明天基金经理们还会联合起来抛售我们公司的股票,股价将继续大跌!”

一天时间,因为造车事件公司市值蒸发了26%,而这个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

公司董秘顶不住基金经理们的电话,恳求王川福收回主见,不要在重大经营事项上一意孤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他们要抛股票就抛吧,大不了比亚迪退市继续干!”

身为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王川福不肯低头,就是要造车!

第二天时间,比亚迪股票遭遇了大规模抛售,因为股东们都不理解没有任何造车经验的比亚迪,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敲定了收购秦川厂进入汽车行业的疯狂举动。

股价从18港元暴跌到12.5港元,比亚迪市值再次跌去近三分之一,短短两天时间股价实现了腰斩。

退市只是气话,没有上市公司比亚迪无法完成接下来的造车之旅,王川福不得不在董秘和股东的建议下,临时召开应急会议,向广大中小股东和媒体解释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的理由。

“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主要是为三年后的比亚迪寻找一个迅速成长的平台!同时,我承诺,在这三年时间内,比亚迪的业绩将会在原有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比亚迪依旧是中国最优秀的科技创新公司!”

股价已经跌无可跌,加上有基金开始抄底,比亚迪的股价才开始逐渐稳定下来,而王川福造车的决策已经无可阻挡。

“这个比亚迪公司还真是有趣,比我当年的决心还狠,王川福看上去还真是个人物。不然也不会从韩日企业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全球电池行业的霸主。牌桌上多几张新面孔,打起牌来才会更加有趣。”

韩皓也注意到国内一家电池企业轰轰烈烈宣布造车的新闻。

他并不在意比亚迪如何,因为中国的汽车市场早就是巨头林立,多一家少一家没有区别。

跟韩皓一样,国内其他汽车巨头对比亚迪的进入并未太过注意,毕竟中国市场上本来就存在许多各式各样的中小汽车企业。

“老王还真是说到做到,我就出国转了一圈,比亚迪已经成功进入了汽车行业!”

波导手机的老总徐华得知此消息后说道。

“我们也不能甘于人后,波导也要成为汽车行业的战斗机,把所有挡在前方的敌人都统统击落!”

在手机市场完成原始积累的波导股份,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将谋划重大战略布局,进军汽车行业。

为确认消息真实性,波导股份还宣布了和福特公司已经达成出售其位于英国工厂一条发动机生产线的交易。

福特公司由于受到在美国本土的轮胎召回事件影响,开始出售一些位于海外的旧资产,这条位于英国工厂的ZETEC系列1.6L生产线就是其中之一。来自中国的商人非常豪爽,没有过多还价就把交易敲定了下来。

这个时候,韩皓有些坐不住了,因为波导股份位于定海市,是同属于浙海省的企业集团。

以BP传呼机起家,波导从1999年进入手机行业,波导凭借“广告、渠道、品牌”三大杀手锏在国产手机中异军突起,成为自主手机品牌的领头大哥。

2000年,凭借高科技企业光环,浙海省把一个上市指标给了波导,从此波导成为A股上市企业。

波导手机宣布2002年出货量达到720万部,销售收入超过60亿,净利润2个多亿。在2003年,波导定下了销量突破1000万部,成为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宏大目标。

受此影响,波导股价大幅上涨,市值接近40亿元大关。

如果说中华集团是浙海省最大的工业企业,那么波导股份就是浙海省最大的高科技企业,属于省内两大龙头支柱企业。

新书记赵国平在来到中华集团视察后不久,就前往波导股份参观调研,从此可见波导在省里的政治地位并不比中华集团要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