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巅峰对话(第3/3页)

还有就是加入WTO后对中国汽车业也是一个机会,有人会问我们汽车业会不会得到打入国际市场飞速发展的机会,从而一下子跟国际接轨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下面将让两位分别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给我们大家以启发。”

说话的是来自央视《对话》栏目的主持人,韩皓跟其已经是老朋友,之前他上过几次该栏目。

“中国加入WTO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顶上。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就是世界前5的汽车企业,2000年最低销量都在400万辆以上。而我们一汽,作为去年全国销量冠军,全部销量加起来在40万辆出头,这已经把所有刻着一汽名称的汽车都算了进去。如果只算轿车,我们的一汽小红旗销量不足4万,跟国外这些以轿车为主的汽车巨头更是地位悬殊。

差距相当大,无论是资金、技术和市场,我们都全面落后于国际汽车巨头。因此,对那些过于天真乐观的朋友,期望一下子能跟国际接轨,我只想说他们想得太多了。

汽车是民用工业上的皇冠,竞争需要依托于资本、平台、体系和品牌,这些方面国际汽车巨头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验沉淀,我们想短时间赶上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加入WTO后,我认为我们一汽最大的任务就活下来,只有先活下来才能考虑其他,才能规划未来。

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要么你做得比别人好,要么你出局!”

竺天峰的一番话,立即让整个会场都沉寂下来,大家都在思考其透露的含义。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追上国际水平,我们这一代不是国际化的一代,只能是埋头苦干,打好基础的一代。

汽车基本是5年时间换代一次,我觉得我们要想跟上世界水平要4、5代的样子,整体下来大概要20年时间。

因此,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耐得寂寞20年,埋头苦干20年!

利用20年时间来牢牢打好基础,为下一代接班人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他们去追赶国际化,实现我没有来得及实现的目标。

陈老就在台下坐着,他在我们一汽工号是01,是我们一汽的第一个员工。他为一汽奋斗了一生,耐得寂寞五六十年,现在一汽发展到现在地位,离不开无数像陈老的这样人物的默默奉献。

所以,我提出耐得寂寞20年,时间已经比陈老要少,希望在我到陈老这个年纪时,能看到一汽的红旗插遍全世界,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

这是竺天峰第一次公开对外宣扬自己的发展理念,至少未来20年一汽的走向就要依照他的思路而行。

中外汽车产业确实相差巨大,单从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大杀特杀,消费者在同等价格下更愿意选购外国品牌就能看出来结果。

竺天峰一番话,立即在全场引发普遍性认同,大家都觉得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国际化至少要等到20年后才可妄言。看来一汽少帅果然名不虚传,在见解上要异于常人,所看事情更加理智和实际。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当全场上下都对竺天峰的论断表示赞同之时,会场上出现了唯一的反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