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福特来人(第2/3页)

跟福特相比,铃木汽车的体量太弱,只在小车领域有所擅长,但福特却是全球第二大汽车集团,旗下汽车种类齐全,还收购了许多子品牌。

只要思维正常的人都知道应该选择跟谁合作!

“铃木虽然帮忙了长安汽车成长,但长安要和谁结婚还轮不到它来指手画脚!”

尹秋暝对合作伙伴铃木可谓是失望之极。

为了制裁长安,铃木中断了和长安的技术合作,也取消原本预定的引进车型。转而把精力放在了昌河身上,利用国内另一个合资伙伴来制衡长安汽车。昌河北斗星能顺利上市,多亏了大批从铃木总部调来的专家帮忙。为了刺激长安,铃木宣布将在未来不久向昌河投放一款新型轿车产品。

铃木的拆台行为,使长安不但丢失了微车领域的领先优势败给了中华集团,还让长安原本的规划路线中断不得不从头自力更生。

幸好,现在与福特的谈判很顺利,大家都认为中国会是下一个世界汽车市场增长点,彼此认为对方是自己在中国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福特集团董事长比尔福特应邀而至中国,他将在首都天京受中国总理接见,为长安和福特合资的项目做最后的公关。

福特在中国市场一脸折戟了三次,这一次合作真是不容有失,为此福特同意在中国投放其全球同步的福特品牌车型。从小型轿车嘉年华,到紧凑型轿车福克斯,再到中型轿车蒙迪欧。

这三款产品,任何一款拿出来都是响当当角色,比铃木引进的奥拓、羚羊要强多了。

长安作为“两微”定点生产微轿的企业之一,国家目录上只允许生产1.0L以下的轿车。但长安最想要的还是中级轿车蒙迪欧,眼见同型号的雅阁、帕萨特在中国市场大杀四方,预计今年销量突破3万辆盈利十亿以上,如何不让尹秋暝心动。

但现在总理讲话要严控国内投资,轿车生产目录企业不会放开改动,这让长安申报合资时的车型只能优先选择小排量,所以嘉年华就成为长安福特的第一款下线车型。

中华轿车挂靠二汽,当时可以直接上了1.8L的轿车,后来又兼备了江南汽车,国家便在目录上默认通过。

现在长安虽然作为央企,但他们现在面临风口浪尖上,不得不屈服于汽车管理目录中微车的束缚。

“先按1.0L的报上去,当初帕萨特就说是桑塔纳改款项目通过,实际上两者天差地别,我们今后也能来个偷天换日。”

中央管得严,企业只好想方设法寻求对策,尹秋暝现在是先把与福特合资事宜落地,今后再考虑更多操作。

“我们福特公司一直希望能为中国经济做出贡献,长安集团是非常不错的合作伙伴,我们愿意仿照通用公司模式来进入中国市场。”

在中南海会谈时,比尔福特见到被誉为中国经济沙皇的总理,向其表达了福特公司进入中国的决心。

“汽车是中国非常看重的支柱型行业,我们欢迎福特进入中国,帮忙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中国需要先进技术,期望你们福特公司能够扶持我们中方企业技术进步发展。”

现在加入WTO在即,国内已经掀起中国是否会成为国外先进企业的代工工厂大讨论。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汽车工业,合资了将近十多年,中方实际上一直属于代工角色,没有能在自主技术上有所进步。

总理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在技术发展方面重点强调。

福特答应在中国建立地区研发中心,帮忙中国发展汽车技术。

2000年11月,中国经贸委正式批准了长安汽车和福特集团的合资可行性报告,这表明长安福特已经没有阻碍落地,今后长安福特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又一家生力军。

不过比尔福特在此之后没有离开中国,而是飞抵了江州,兴致勃勃参观了中华集团。

当初在美国时,比尔福特就曾对中华集团大感兴趣,这家能够吸引宝马毅然合资的中国私营企业应该有着其独特魅力。

与长安汽车合资项目尘埃落定之时,比尔福特有了更放松的心态来挑选福特在华的第二家合作伙伴。

南北大众的成功,让福特公司也有意学习,把在中国两大合资伙伴名额用足。

针对福特抛过来的橄榄枝,韩皓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即答应,如果有好的机会他不介意和福特合作。

看到中华集团位于江州的现代化厂房和崭新的汽车研究院,比尔福特产生时空错觉,这里和同处中国的长安汽车相比更像领先一个时代。

长安破旧的厂房和茫然的工人充分符合他对中国的想象,但来到中华集团看见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和充满朝气自信的工人,这真是超出了比尔福特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