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宝马再访(第2/3页)

看到华晨招待专车清一色的宝马轿车,总裁米尔伯格也是非常高兴。在沈京市,他见到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配套设施,以及华晨轿车工厂上新组装的生产线,还兴致勃勃看了M1正道轿车。

“米尔伯格先生,如果将来我们两家合作,宝马的发动机可以装在我们的M1正道轿车上,这就是中外合资的典范。”

谈到自己耗费巨资打造的M1正道汽车,金仰勇不免对其未来多了几分畅想。

但耿直的德国人可不这样想,他们现在只需要一家在中国的组装厂。

“很抱歉,这样的想法我们宝马不会同意,因为单单我们的一台发动机售价就已经贵过这台轿车了。”

碰了不大不小的钉子,金仰勇收住心里不快,心想将来自己一定造出比你们宝马要牛的发动机看看。

视察了一圈华晨的轿车工厂,米尔伯格看上去比较满意,他又会见了辽阳省的领导,双方就投资落地事宜做了进一步沟通。

“华晨这边的工业基础不错,地理位置也可以,不过最让我不快的是它是一家带有国企性质的企业。虽然按照你的说法,华晨已经是中国管理机制很先进的企业,但跟我们相比依旧显得很落后。国企性质的管理我在罗孚已经领教过,不想在中国重蹈覆辙。你说在中国,和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合作方便开展业务,但反过来他们何尝不是对我们有力的掣肘。一个世界,一个宝马,我们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22个生产和组装厂,中国只是它们之中一员,不会有区别对待。”

米尔伯格对派驻中国的代表派森说道,他的话中透露出很明显的信息就是希望找一个合适的代工厂,最好是容易控制一些。

来到浙海,这里比起东北来暖和许多,再也看不到大雪纷飞的场景。周高官接见了米尔伯格一行人,表达了对宝马合资项目落地的期望,同时给出了浙海省能给出的最大优惠诚意。只要落地,一切都可以谈,宝马犹如香饽饽般深受各地政府欢迎。宝马如果能落地,说明当地的招商环境优秀,这无形中又是一大政绩资源。

韩皓在江州见到了米尔伯格等代表,双方进行了初步接触,他带着德国客人到江州郊区查看了将来动工的3500亩土地,简单介绍了中华汽车的情况。如果可行,宝马项目放在江州是理想的选择,这里比虎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省里答应,如果宝马落地,将会在旁边另外批准2000亩土地给合资公司使用。

米尔伯格没有过多表态,他更在意的是华夏汽车在虎山的轿车生产线。来到虎山,他如愿以偿见到了正在调试的全新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比起在德国的宝马工厂都毫不逊色。相比华晨,华夏汽车的生产线更符合宝马的口味,毕竟这可是韩皓花费了大价钱进口的宝贝。

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现在依旧容量有限,宝马通过官方统计渠道进入中国的轿车年销量不足2000台。依照宝马预计,将来国产的话最高年产量可能在2万台出头,因为豪华轿车在中国消费能力有限。

宝马既想试水中国市场,又不愿意承担太大的风险,如果能利用华夏汽车生产线,生产从德国运过来的CKD零件,这样对宝马来说效益最大化。效果好就扩大投资,不行也可以随时撤出中国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跟罗孚砸进去几十亿美金不同,在中国的投资只需要3亿美金就能搞定一切,何况还会有中方合资伙伴分担出资压力。50:50的股份比关系,是中国政府规定的红线,这反倒给了宝马一个减轻投资成本的机会。

“我听说私有企业在中国遭受不公正待遇,尤其在汽车领域更为严重。据悉,你们还没有取得轿车的生产目录,要和宝马合作这是必须具备的前提。”

米尔伯格看了一圈后,对陪同的韩皓问道。

“我们还处于市场经济探索阶段,政策法规方面会有落后跟不上的地方,但我们现在提倡改革开放,就是为了破除这样的弊端。”

虽然肚子里对国家的汽车政策很不满,但在外人面前韩皓还是维护国家的形象,这是识大体的表现。

“至于轿车牌照,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国家也在考虑对私营企业放开管控的力度。如果宝马立下决心和我们合资,那么我相信牌照不会是太大难题,因为我们国家非常欢迎国外著名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发展。你看看已有的项目,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等企业进来寻求合资,基本都是一路绿灯放行。”

韩皓为何热衷宝马项目,其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想借宝马项目东风拿下国家控制的7字头轿车牌照。

如果宝马打定主意和华夏汽车合资,那么中央政府肯定会考虑国际影响和经济大局,给合资公司一个出身证。这点不单韩皓看到,金仰勇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能对宝马明说的潜在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