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目录之困(第2/3页)

“老哥给你一个建议,要是你铁了心上整车厂,干脆去收购一家破产的目录企业算了。我就知道南方那边有新厂是这样干的,省事一了百了,免得像我还得担惊受怕,哪天别人不卖给我目录。”

一向来跟韩皓合作不错,觉得他人还可以,甘朝祥语重心长给了建议。

谢过甘朝祥的好心,韩皓骑车回到了厂里。

回到办公室,韩皓召集了包括余航在内的骨干开会,把自己打听到关于上目录情况说了一遍。

“改革开放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嘛,我们厂上整车项目,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骑上物美价廉的摩托车。中央有关部门的意见有时具有时代局限性,我们厂不要把眼睛盯着上面,而要埋头看着下面。市场需要什么,人民群众缺少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余航现在浑身充满了干劲,听说省里不给上整车项目,他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嘛,既然大家都打擦边球,那说明市场有需求。如果可以购买到合适的目录,我觉得这事可以干!”

擦了擦眼镜,郝一山也表态同意上整车项目。

“余老说得不错,现在都说要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思维考虑问题。我觉得吧,咱们生产摩托车提供了就业,增加了税收,满足了人们需要,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啥别人能干,我们就不能干,这本来就不公平。”

……

尝到了摩托车发动机带来的甜头,大家都一致赞同继续上整车项目,毕竟干出一番事业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

见此,韩皓亲自拍板准备购买一家濒临破产的目录企业,套用他们的名号来生产自己的踏板车。

到底要找哪一家企业呢?

韩皓等人找来新出版的《目录》,对着在目录内的企业一个个研究,看哪一个企业合适收购。

自己的摩托车,韩皓其实一直在想用什么名字的商标,是继续使用“荣耀”品牌,还是另起其他名字。

其实他一直都有个心仪的名字就是“中华”品牌,要是自己生产的摩托车能叫“中华车”就好了。

可惜这个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从1983年开始实施的商标法规定,不再允许使用跟国家名称相近的文字、图案等作为商标。

所以虽然“中华”这个商标没有摩托车厂使用,但韩皓想注册却没办法。至于1983年之前的注册商标,跟国名相关的可以正常使用。像“中华”香烟、铅笔、牙膏等这些是早期注册商标,可以正常使用。

满怀遗憾,韩皓翻看着摩托车目录,突然发现一个眼前一亮的名字。

“华夏牌摩托车”

想不到没有“中华”,却有一个“华夏”,这车韩皓都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品牌。

嗯,这个牌子不错,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华夏”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尊称。

当韩皓把这个“华夏牌”征求大家意见,所有人都一致同意这是好牌子,如果能够收购这家厂,目录、商标一举两得。

看了一下地址,这是一家位于苏吴省锡州市下面的县级国企,韩皓准备就拿其作为收购目标。

坐长途大巴,韩皓带着郝一山前往锡州市所辖的锡北县,拥有“华夏牌”的摩托车厂就坐落在此。

来到这家叫“锡北摩托车厂”的工厂,破败的外墙无形中诉说着这家工厂的落魄,但不大的车间内依旧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门口停着10来辆刚生产出来的农用三轮车,目录上的两轮摩托看不到踪影。

以跟厂长有合作事宜相谈,门卫把韩皓和郝一山两人迎进了厂区办公室。破旧的筒子楼,厂长办公室就在二楼,韩皓进门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

得知韩皓两人从浙海省前来,这位头发花白的厂长先表示了欢迎。

“不行,我们工厂是老一辈工人的心血,出售工厂想也别想。只要有我在一天,厂子就永远属于我们自己工人所有。”

原本以为韩皓他们也是来购买目录贴牌,没想到竟然是准备收购自家工厂。这位脾气耿直的厂长直接一口回绝,并不客气把韩皓和郝一山请出了大门。

“这老古董还真是犟脾气,自己的厂子都快黄了,咱们好心好意救活他们厂,还被人直接赶了出来。”

有些拉不下面子,郝一山忿忿不平说道。

韩皓也没想到对方反应如此剧烈,不过他安慰郝一山道。

“郝工,要是你听到别人想收购我们的工厂,估计你也是同样反应吧。”

查询过资料,这家工厂属于县有国企,归锡北县管理,韩皓两人决定到县政府问问。

来到招商局,表达了想收购“锡北摩托车厂”的意愿,这可惊动了县里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