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3/4页)

李东笑了笑,又戴上安全帽去工地看了一圈。

京城的远方城地方不小,当初总共10万平米的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李东和许圣哲平分,现在的远方城也有25万平米以上的建筑面积。

实际上,25万平米是最少的,房地产企业开发楼盘,稍微超一点属于正常事。

远方这边尽管没太超,实际建筑面积其实还是要比规划的要大一点。

当初李东拿下这块地,和许圣哲一起花了60亿才拿下的。

加上各种其他税收之类的,两家花费都在31亿出头。

这个价格,在当时是超过预算的,算很高的那种。

加上建筑成本,配套设施,管理费用……

到远方城正式竣工,投入不会低于50亿,也就是说,光是成本价,远方这边就达到了2万/平。

这在08年的时候,尤其是金融危机的时候,那代表不赚一分钱。

不赚钱,其实就是亏钱,毕竟你投入这么多钱进去,实际上这些钱也是能产生增幅的。

当时,不少地产企业还在庆幸,那时候没和李东一起发疯,继续抢下去。

可现在到了09年10月份,随着经济复苏,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得以施行。

到如今,京城的房价已经开始复苏,而且还在急速增长。

这一点,和谁主政无关,大趋势在那,挡也挡不住。

如今,CBD这边,尤其是CBD的核心区,也就是李东他们拿下的这片地段。

写字楼均价突破了3万/平,住宅楼和写字楼价格差不多,而商业广场价格则是要高不少,均摊恐怕都要超过3.5万/平。

城市综合体,商业广场和写字楼、公寓占比一般比例是固定差不多的。

远方这边,商业广场大概10万平,写字楼和公寓15万平,至于公摊,卖的话也算客户的,倒是和企业关系不大。

换言之,远方现在要是决定不自留,而是出售,光这座远方城,就能带来80亿的回报。

三年不到,回报率达到了60%,哪怕在地产企业当中也算高的了。

还是这么大规模的投资,业内现在不少人都有些后悔当初没继续争下去。

这种商务核心区域的地皮就这么多,错过了,可就很难再有下次机会了。

何况现在地价复苏,也涨的厉害。

当初李东拿下的十块地,基本上涨幅都达到了30%以上。

虽然李东这几年在地产上面没有太大的动作,可通过圈地,也赚了上百亿,这一点,也是之前没人敢想的事。

视察工地的时候,经理就说了一些地价的事,另外询问李东,远方城到底是完全自留,还是租售混搭。

一般情况下,这种大项目,哪怕是商业地产,企业也会选择出售一部分,30%左右的比例,用于回笼资金。

可远方这边一直没这个说法,经理最后更是建议道:“李总,出售30%左右的比例,回笼的资金就足够我们投资下一座远方城了。

现在的企业,几乎都是这么在做。

一部分资金通过上一个项目回流,一部分选择贷款,实际上,您要是真想扩充远方城的数量,集团这边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资金就可以了。

咱们现在开建的十座远方城,如果都按照这个比例出售,那就可以再养活十座以上的远方城。

毕竟现在的项目,都是大城市,接下来各地的投资会少一些。

而贷款方面,也不用集团操心,每年的租金绰绰有余了。

这样到最后,我们花了十座远方城的钱,十年后,我们就能拥有一百座城市综合体!”

李东瞥了他一眼,半晌才摇头道:“这是行规,我知道。不过别人能做,远方不能做。起码,我在任的时候,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做,骂名,还是让别人去背吧。我呢,留个好名声安心退休养老。”

经理愣了一下,这话说的真够直接的!

李东也不管他怎么想,看了一圈下来,嘱咐了几句注意安全,便带人离去了。

……

京城这边,李东主要也就看看远方城。

至于国美,虽然现在苏宁在京城发展的很快,可双方目前主要都在为农村布局,大城市反而争端不多。

李东简单了解了一下,也没深入下去调研。

毕竟这次来京城,他主要不是为了这些事。

8号,李东女儿满月。

这天,没有邀请外人,就李东全家和老杜一家一起弄了顿酒席庆祝。

尽管没邀请宾客,可还是有人不请自来。

能不请自来的,还是在老杜家,显然不会是一般人。

几位老爷子,仿佛只是溜达串门,恰好溜达到了杜家,也仿佛是才知道李东到这,才知道李东女儿满月。

等知道李东女儿满月的时候,几位老爷子还有些不好意思,最后各自从身上掏了点小礼物出来,送给了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