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3章 不亏就是大赚(第2/4页)

李东无所谓道:“投资这么多,咱们能用的货款也多了不少,到最后,其实不会亏的。300亿的投资如此,3000亿的投资其实一样。我刚刚说划算不划算,其实就是这意思。最后,应该不会亏本,其实这就足够了。不亏,那就是赚的,还是大赚!”

陈浪点头道:“的确,真正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我还是想说最后一点……”

陈浪停顿了片刻,缓缓道:“三年后,李总您把融资的钱都用于投资固定资产了,那这笔款子到期,我们怎么还?

难道继续抵押,继续贷款?

那我们会陷入循环往复的状态,到最后,恐怕真会被拖垮。

您说融资300亿也好,3000亿也好,其实真正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很低。

一家大企业,要是连不亏本的自信都没有,那企业也存活不了太长时间。

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要考虑长远的事。

三年后,这些钱到期,一下子天文数字般的欠款账务到期,而我们借钱不可能不花,到时候,钱花完了,资金还没回流。

是肯定没回流!

无论是零售行业,还是商业地产,三年之间,想让资金全部回流的可能性不大。

那到了那时候,远方还有其他债务,可能一次性到期的欠款就有三四千亿。

这时候,远方能承受住吗?

还有,南方这边哪怕按照李总您说的,300亿也够了,您又说融资3000亿,显然还有别的计划。

而这些计划,是能快速回笼资金的业务,还是同样用于零售和物业方面?

如果是,那我刚刚说的话就成了事实,三年后,几千亿的款子到账,哪怕远方成了万亿集团,数千亿资金也足以瞬间击溃我们!”

陈浪说完,袁成道也点头道:“这一点,李总的确需要考虑。

钱都花出去了,哪有那么容易回流。

所以,就算要投资,就算要融资,我觉得也要分流分期,不能一下子给我们背负这么大的压力和重担。

以半年为期,逐步进行,这样才不会对我们造成巨大的压力。

您说现在不以盈利为主,那就算维持收支平衡,集团每年在投资的情况下,也不会再有盈余。

三年后,集团拿不出这么多钱。

而一旦拿不出这么多钱,在遭受几千亿欠款的冲击下,哪怕我们的固定资产突破万亿,也有很大可能被冲击垮塌。”

这时候,大家其实讨论的不是目前的事了。

而是三年后怎么办?

李东有些东西说的没错,现在借钱,大笔投资,是可以冲击垮一些企业,是可以增加远方的实力和竞争力。

包括货款的问题,远方也可以大量增加动用的份额。

关键是,三年后呢?

三年后,几千亿的款子到账,远方固定资产多又能如何?

同时拍卖出去,还是同时抵押出去?

要是拍卖,那三年的功夫白花了,而且这么大量的拍卖,肯定会遭受无数质疑和冲击,这显然是不行的。

而抵押的话,就如陈浪说的,就算有机构接盘了。

可这样一来,也陷入了循环当中,远方以后每年都得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打工。

透支未来的潜力,短暂的做大,在众人看来,这都不是长远之道。

陈浪和袁成道都这么说,李东却是不以为然道:“三年后的情况,三年后再说。何况,三年后,3000亿资金真的就多?商城和零售业务,一旦在三年后,比现在多增加万亿的业绩,3000亿从这方面挪用出来问题也不大……”

“增加万亿!”

所有人失声,你们家的万亿这么容易?

就在前不久,7月份,李东给远方定下了新目标,全年营收达到六千七百亿,C2C业绩达到800亿。

这是李东订的目标,最后不见得能完成。

而就算如此,自身达到六千七百亿的营收,也足够恐怖了。

现在,李东却是说,三年后,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万亿以上的营收。

那也意味着,李东的想法是,三年后远方总营收接近两万亿!

达到两万亿的营收,3000亿的债务,的确好办多了。

这两万亿,大部分都是现金流,稍微借用一下,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关键是,在已经这么大的基数上,进行翻倍还不止的增加,可能吗?

他们觉得不可能,李东却一直觉得没问题。

连大强子的京东,在未来几年,平台交易额都能堪堪达到万亿,现在的远方,领先京东起码五年以上。

三年后,光是平台,增加个万亿交易额李东觉得还是问题不大的。

自营业务占比远方这边一直很高,80%以上的比例。

哪怕线下稍微增加一点,李东觉得万亿的增幅也不算什么难事。

当然,这时候陈浪他们不敢置信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