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格局大小(第2/3页)

去年年底的时候,远方科技这边投建大数据中心,有人说,蜀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都比较适合投建大数据中心。

那时候我是动过心思的,可惜,后来因为凤城政府用诚意打动了我们,我们选择了凤城那边。

大数据中心,对一地的产业升级有多大影响,想必刘书记能理解。

川蜀这边但凡让远方觉得值得投资,能放心投资,这次投建的大数据中心不会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然而,我们并未看到川蜀的诚意。

其中有些事,本不该和刘书记说,但我这人年轻,有什么说什么。

就说这次的宣传活动,刘书记应该也能明白我的苦心。”

刘明华喟然叹息,他能走到这个高位,岂能不明白李东的担忧。

此刻他心中的确是惋惜至极,大数据中心,产业升级,打造智慧型城市,这并不是李东首倡。

这几年,其实各地政府都在寻求突破契机,进行产业升级。

刘明华来川蜀,其实仔细分析过川蜀的产业布局问题。

川蜀因为地理环境限制,工业并不算发达,主要还是农业型大省。

想转型,想改革,那就得突破!

打造智慧型城市,在国外有先例,国内现在也有这种趋势,刘明华甚至去各地考察过。

他之前不知道远方居然想过在蜀都投建大数据中心,他要是知道了,无论如何都会去争取才对!

可惜,后悔无用。

第一,他当初并不在川蜀任职,第二,时过境迁,再说这些也没用。

而李东说的宣传原因,他其实也清楚。

李东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要是为了宣传,去年他来川蜀进行慈善投资的时候,就该大肆炒作一番才对。

而实际上,当初远方并未做太多的宣传。

这时候要宣传,还要100所学校都宣传,他就算之前不知道,后来了解一下也清楚了。

想到这,刘明华诚恳道:“李总,这次宣传活动,川蜀政府一定会极力配合好远方集团。给企业最大的信心,最好的利益保障,最大的利益空间,这些都是当地政府的应尽责任。过去的事我不多说,未来的川蜀必定是包容的,我们真诚希望,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都能来川蜀投资。曾经的天府之国,现在依然如此,部分人的态度,不能代表整个川蜀!”

最后一句话,刘明华说的掷地有声。

李东微微沉吟片刻,面露笑容道:“我相信刘书记,也相信在刘书记的带领下,未来的川蜀会和之前截然不同。其他的话我不敢说,未来几年,只要刘书记在川蜀一天,远方集团就会将川蜀作为西南地区发展的核心地域。”

刘明华顿时笑了起来,不单单是因为李东的保证。

千金易马骨!

他这次之所以对远方这个态度,也是希望将川蜀的改变告诉所有人。

川蜀并不排外,也不封闭。

连远方集团都愿意来川蜀投资,川蜀给予他们应有的保证,其他企业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前些年,川蜀的投资环境并不好,这点刘明华心里有数。

而他现在就是正式对外宣布,川蜀不一样了!

他刘明华的到来,便是改变这一切的起始点。

至于如何取得远方的信任,这点简单,他刚刚其实也说了……极力配合远方的宣传活动!

他相信,李东应该明白他的意思。

这次不是有人想打远方的主意么,刘明华这话便是承诺,川蜀政府不会坐视不理。

如果谁破坏了这次的宣传,谁就要负责到底!

必要的时候,刘明华不介意杀鸡儆猴。

和杜安民一样,初来乍到的刘明华也需要让人明白,属于他刘明华的时代来了。

有了共同点,李东和刘明华接下来的洽谈就轻快了许多。

中途的时候,刘明华甚至问起了江北的情况。

他事业的起步点就是在江北,其中一些江北官场的老人他都熟悉。

像吴昌国这位江北政法委书记,当年就和刘明华一起共事过。

原本只有半小时的会谈时间,前半程是官方会面,后半程却是成了私下会晤,两人足足谈了一个小时。

李东一行人走的时候,刘明华一直送到了楼下。

看到这场景的人很多,不少人心中都震惊不已。

这种待遇,这种规格,说实话,哪怕李东是国内知名的富豪,也有些抬举他了。

而刘明华,希望看到的便是这种结果。

……

从蜀都会议中心出来,李东不由感慨道:“很厉害的一个人。”

沈茜也点头道:“的确,感觉比秦书记还要格局大一些。”

秦汉源能力不算差,待人处物也有其独到之处。

可要是和刘明华相比,双方还有些差距,这个差距便是沈茜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