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压缩竞争者(第3/3页)

“不用他们退出,其他公司的出价越低,咱们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少,能让INPEX选择较低金额就是胜利。”苏城答应了阿利耶夫的国家贷款等条件,意味着能够从阿利耶夫那里直接弄到各公司的竞标底价,到时候,只要瞅着其他公司的标书,出一个稍高的价格,就能得到阿齐久油田。

如果是瑟坦那样的大型油田,有这样的准备也就足够了,多得到1%的分成,或者少得到1%的分成无关紧要。

但是,阿齐久油田是一个超级油田,到2000年以后,它的高峰产能将突破130万桶每天,在100美元的市场价下,意味着每天的产值就有1.3亿美元,大华实业得到45%的分成还是46%的分成,一天的差值就有130万,一年将有4亿美元的差距。

同时,30年,31年或者35年的合同,更是差距明显,1个百分点放到35年的合同里,妥妥的是100亿美元上下。与其分给阿塞拜疆政府这么多钱,苏城还不如用来贿赂几个公司团背后的政治对手。

他花费了这么多精力在阿齐久油田上,自然要尽可能的获得最大利润。

每个石油公司都有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矛盾,数个公司组成的公司团,问题和矛盾只会更加突出,利用好了,自然能够得到苏城想要的结果——任何集体有了矛盾以后,它们的解决手段只能是妥协和保守化。对参与竞标的石油团来说,选择妥协和保守化,首要选择必然是降低它们暗标中的出价。

最终,这些出价的降低,将回报给苏城大量的利润。就目前腐败的日本政坛来看,1亿日元用于贿赂党派大佬已经很拿得出手了,5亿日元给首相差不多是绰绰有余。当年贿赂田中角荣的“洛克希德案”,洛克希德公司为了强行扭转飞机合同,而采取的秘密公关战,也不过花了30亿日元。

苏城只是想要一个保守的收缩方案,又是由政坛反对派发起,相信人老成精的政客们,有足够多的手段达到目的,兴许都用不了1亿日元,就能完成自己的意图。

日本石油公司以外,BP的支持者是目前的在野党工党,埃克森和雪佛龙更是出了名的敏感公司,在不明确的知道6号油田是超级大油田的前提下,他们很容易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剩下的壳牌、道达尔和埃尼,以及他们组建的公司团,也各有各的问题,谁都不是水火不侵的,只要拿出钱来,甚至有专门的政治掮客给你提供信息,达成目的。

令张超挠头的是时间太短,而苏城的计划又如此复杂,涉及最少七八个国家,即便有成熟的贿赂通道,这些事做起来也远不会一帆风顺。

不过,张超只能勉力承担这项任务。没有哪一次石油竞标是一帆风顺的,为了石油,墨西哥改变了自己民族主义的原则,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构建了复杂而运转困难的欧佩克,美国人揍了伊拉克,两次!

国家要得到石油都是如此的不容易,公司要得到石油的同时还要得到利润,那自然是更不容易。

自50年代以来,石油竞标从来都是越来越难的。最新的技术,最肮脏的手段和最低的底线,仿佛是石油企业的标签一样。那些国际巨头和他们的股东,也变的越来越善于学习,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难打交道,不如此做的公司,不是在吃老本,就是被其他善于学习的公司所兼并……

用不了多久,苏城采取的这种压缩竞标的方式,就会变成每家石油公司学习的教材,并在适当的时候被复制。

从石油公司的角度,他们不怕复杂的计划和多变的环境,他们更不缺乏执行的魄力和承担亏损的勇气,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成功。

也只能是成功。

失败的石油公司,无论采取了何种策略,都是没有意义的。成功的石油公司,无论采取了何种策略,都是饱含价值的。

一次失败,就有可能葬送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一次成功,则可能将一家普通的石油公司推上神坛。

在这一点上,阿曼德哈默博士的西方石油公司可以算作是一个上佳的范例。而体型庞大,不愿失败的大型石油公司,往往是大华实业这种灵活多变的石油公司成功的注脚。

张超在巨大的压力下轻轻呼气,向苏城打了个招呼,就一言不发的出门准备去了。

天知道接下来的会要开多久,他没有多少时间去浪费了。

策划方案,安排人手,监督工作,评估效果……任何一项都不像是能用几天时间就完成的,而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原本是留给各公司准备标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