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混乱的秩序(第3/3页)

法国人点头,道:“这样能够加快我们的进度……”

“我想只能拖慢。大华不承认各家默认拥有25%的比例。”

“你的意思是各家公司互不平等?”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付出并不平等。”张超语速飞快的道:“如果要默认比例的话,大华实业应当获得45%的默认比例。”

他没有采用50%或者更高的比例,是因为除了6号油田以外,大华并不会对其他油田拼尽全力。

事实上,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联合公司能再多获得一块油田就不错了。

虽然这样,但也没有人落后一步。

因为你不知道最终中标的会是哪块油田。

信心和充足的准备是产生好的结果的条件,但并不能决定好的决定。

对每一个石油企业来说,好运气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方接着就比例谈了起来,你一言我一句的说的越来越快,即使是苏城,也要全神贯注,才能跟上他们的大部分内容。不过,要说参加这样的快速谈判,他的英语水平肯定是不足的。

默认比例的讨论结局是没有默认比例,无人表示沮丧,他们又从头开始重新谈判。第一块油田的比例尚未谈拢,法国人接着将二号油田给拉了进来,于是谈判自另一个角度加速,也向更复杂的方向趋向。

借着庆典的机会讨论的并不止这里的一组人,BP组成了一组人,道达尔和美孚构成的强大阵容组成了另一组,日本国际石油开发株式会社联合马来西亚和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组成了第三组。除此以外,一些隐藏着秘密的石油公司,则悄悄的离开宴会场,去私密的地方悄然谈判。

谈判越到最后,就越是艰难,这是企业界的定律。

11块油田,任何联合公司都必须依靠谈判,来决定他们共同竞标的是哪几块油田,然后确定各方的比例、出资,即使不涉及细节,仅仅讨论这些重要的部分,也是复杂的令人难以招架。

做的多而获得的少,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做的少而获得的多则是每家公司期望的。

石油界的合同,经常是旷日持久的。谈判桌上要寸土必争,私下里也能互相打探底线。

谈判就是一个试探底线的过程,哪一方先露出了底线,哪一方就可能损失更多。

如果没有一个截止日,一份合同也许可以讨论一年,两年乃至10年,就像是中俄石油管道那样。

好在阿塞拜疆的油田竞标进行的很迅速,谈判中的人们也清楚此点,所以才抓住一切机会来谈。

张超等人用了两个小时,就说到了5号油田,在这些油田尚未最终决定其比例的情况下,张超抓住时机,说道:“大华可以减少一点股份比例,但我们希望得到一部分的美元贷款,长期贷款。”

几个小时的混乱讨论,早就让各种条件像飞絮一样飘扬,每家都有他们的小算盘,也难得不去深究其他家的小算盘。对于张超的条件,其他三家公司并不意外,无论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还是西班牙和法国的公司,他们都能找到数额巨大的美元。尤其是后两者所在的国家,如今要获得美元贷款比中国容易太多。

当然,阿利耶夫要求的国家贷款没有这么好解决,但就大华目前的条件来说,曲线救国是唯一的出路。

“5亿美元,5年期的贷款,大华实业放弃一号到五号油块3%的股份给我们。”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财大气粗,90年代中期的南欧国家尚未受到欧盟的拖累,现金一向不少,他们甚至不用通过银行,就能拿出亿级的公司贷款。

张超笑着拒绝了,道:“贷款期一定要超过7年,数额要更多。5亿美元8年期的话,我们可以让出1号油田3%左右的股份,取决于你们的利率。”

苏城在旁听着,差不多是一语不发,他其实不在乎一两个百分比的股份,但是,如果不去力争,那就太傻了,总不能让数以千万级的美元,就如此简单的流向他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