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有所持(第3/4页)

“那到建的石屋去吧。”邀请男人到自己的房子,令周颖有些赧然,脸颊微红的拖上舒兰道:“舒姐姐一起去吧,我有好些明星海报,还有香港来的杂志。”

舒兰不知看出了没有,笑着点头了,两个女孩子马上就明星海报开始交换意见。

苏城眼睛跳了跳,乖乖的跟在后面。90年代初的学生,几乎人人都买明星海报,倒是香港来的杂志很稀罕,他不禁想:既然都是违禁的杂志,穿比基尼的时尚杂志能进来,估计龙虎豹什么的也能进来吧,不知道人家小姑娘有没有收集。

午后的阳光下,周颖楚腰卫鬓,行如摆柳,非得苏城狠狠的甩两下脑袋,才能把邪念去了。

周颖所说的石屋,明显是按照她的构想建的,充满了新潮和经典的混合感。屋子并不大,仅有一层加一个阁楼,分成卧室书房和客厅三间房,调高均超过了6米,又有整排的钢化玻璃,和正南的朝向,采光异常的好,给人一种大型购物中心的敞亮感。

石屋的位置比周老的四合院稍微远一点,就立在一片竹林的上面,背后是潺潺的溪流,前方是开阔的河淤的平原。平原上全是自然生长的绿草和野花,也有少量低矮的树苗,视野和“无敌大海景”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不错吧。”周颖有点小得意的道:“我自己设计的,连石头都是我自己选的。还有外面的敷面,都是。”

“那肯定不便宜了。”苏城脱口而出。这可是90年代,装修市场什么的混乱不堪,别说是选石头了,选瓷砖都弄不清产地和质地,装修的风格更不用说了,学涉外酒店的,学酒吧的,学KTV的,能找点杂志来抄的都算是心思灵活的。

这什么东西要是不经过市场化,单独供应,价格自然是要上浮的。

周颖听的又是皱眉又是好笑的说:“真俗气。我这个石屋从建好,接待了快十几个人了,就没有你这样评价的。”

“你接待的都什么人啊。”苏城探头看了眼客厅正中的壁炉,摇头道:“真的壁炉?还做了烟囱?这能不花钱嘛。”

“你不是也买了好多地,建了房子?”周颖颇有些愤愤不平的语气。

舒兰向苏城做了个鬼脸,那自然是她说的。

“电话是壁炉上的这个?”苏城不敢争辩下去,他的大华投资可从来没停止过买地的步骤,当年建的好几个高级酒店,都开始营业了,真要比起来,他少说也是一个大地主。

“嗯。”周颖有着极好的家教,虽然不满他对自己的骄傲的石屋的评价,还是给他倒了水,并道:“你晚上要是不回去,就去爷爷的四合院住,西厢和东厢全是客房。”

“好嘞。”苏城拿起了电话,周颖和舒兰自然而然的去了旁边的卧室。

苏城痛苦不堪的翻出电话本,开始找人。然后一边看一边按键。

“董峰,你对宝石机做的评估还在吗?把能找的人给我整理一个名单,然后初步接触一下……暂时不要挖人,就是纯粹的接触……”

“李琳,你去找一些个直辖市的户口,总数在100左右吧,但别说死,指不定要加……嗯,费用自己注明。”

“张超,把我们的供应链准备一下,再和宝石机的原料、配件还有产品比较一下,今天就要结果……我晚上等着。”

苏城的电话一到,大华实业就忙碌了起来,待命和轮休,或者请假的人也被喊了出来,董峰等人派遣打电话的人就有三四个。

这个时候,普通居民办电话机可是要等。就算动用了政府关系,也不好加塞。能等一个月拉线的都算是快的。如果是住在大华住宿区的员工还好说,住在外面的,电话就经常打到了小卖部,甚至邻居家里,也是没办法的。

信息局、公关部、战略部这些总部的部门加起来有好几百人了,也不好将安装电话当作福利,只能等着中国电信自己升级换代。BP机是目前最适合的通讯工具,只是不免还有打过来询问情况的,于是又是一阵兵荒马乱。

好在三个部门都是没有正常的下班时间,集合的倒也迅速。这也是苏城要求的战斗力。三个部门不仅没有正常上下班时间,而且加班也不给加班费,多付出的报酬全都体现在奖金上。在这一点上,苏城是相当坚持的,因为这些部门的性质和工厂不同,讲究的是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应速度也必须是一等一的,若是软绵绵的坐班制,不过是又一家国企罢了。

很快,苏城要的东西就慢慢的汇总了出来。

苏城又去疗养院的办公室借了传真机来使用。工作人员的态度倒是很好,热情的帮他调试和接通,能来绿本疗养院的人,谁没有点背景,没有点忙事啊。

只是看着传真机图纸的频率,办公室里的主任有点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