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绝(第3/4页)

所以,最大的船厂,也就是恰巧碰上两艘船同时完工,继而同时命名。这种情况,往往还是一艘大船和一艘小船。

给3吨4万吨级的船舶命名,只有在平地造船法诞生以后,才可能发生。

消除了船坞的瓶颈,又采取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大华船业,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总装总配工厂。重达数千吨的总段,全是在其他船厂生产,然后运输过来的。采取同时起运巨型总段的方式,大华船业能够进一步降低船厂成本。让两到三条船保持相同的进度,则能减少激光测绘等精密工作的压力。

此外,大华船业获得8家中船下属工厂的股份,自然消除了劳务合作上的障碍,大量的派遣工人,使得同时开工的船只数量逐月上升,3艘船舶只是等闲。按照每月增加一艘船舶的速度,大华船业已经进化到了同时建造12艘万吨轮,单月交船6艘的规模。

112艘万吨轮的订单,相当于中船3年的制造量,如今看来,竟然只够大华船业一年的消耗。

稍微有点工业属性的媒体,对这样的大华船业,关注度都不会低。

“过去吧。”苏东元最近也了解了一些船业的资料,越是如此,他就越发难以劝慰儿子苏刑。

此时此刻的苏城,说是如日中天都不为过,苏刑要想在他身上找回平衡,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兴许,早点接受现实,是最好的结果。

世界上总是有些人,是另一些人无法超越的。

苏东元不自觉的瞄了苏刑一眼,即使更喜欢这个儿子,又非常讨厌私生子的存在。然而,现实的差距,还是让他的理智逐渐超过了感情。

苏家的未来在苏城身上,至少,不可能在苏刑身上了。

苏刑亦步亦趋的跟在苏东元身后,心情莫名的紧张。

无论是老爷子的心思,还是站在巨轮前的苏城,都让他紧张。

尤其是那三艘4万吨级的货轮,黑红两色的扁平船身,像是巨型礁石般停靠在岸边,威严的仿佛钢铁雕塑似的。

局外人,很难想象这样的庞然大物,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虽然从来都看不起苏城,然而,站在苏城的地盘上,看着苏城的成就,苏刑的心情终究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果我有一个工厂,能否造出这样的船?”苏刑很不乐意的想着,突然哂然一笑,心想:我怎么会去做工厂这么肮脏的事!

须臾,两人来到了苏振国身边。

“爸爸。”苏东元轻轻的说了一句。

苏振国只向后看了一眼,就再次转头和苏城说话去了。

苏刑的脸刷的就白了。

他们父子两个,竟然赤裸裸的被无视了。

被其他人无视也就算了,被爷爷无视了……

苏刑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苏东元心知肚明,苏振国为了争取苏城,做了很多的工作,因此不可能在明知道苏城不喜欢苏刑的情况下打招呼。

他垂下了头,不知第几次暗暗叹气。

对于老爷子的决定,他有各种不满,但却难有抵抗的意志。

随着苏城的闪耀登场,他在家族的发言权无形中被削弱了。与此同时,苏城却在快速成长,成为中石油的独董,竞标得到瑟坦油田,甚至获得海沧基地,都可以解释为纯粹的商业行为,然而,获得中船集团的股份,再也不能如此描述了。

准确的说,是几相结合,令量变产生了质变。

如今,大华实业是中国最大的甲醇提供方,是中国最大的乙醇提供方,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提供方,是中国最大的柴油机提供方,是中国最大的远洋船舶提供方……同时,大华实业还是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消费方,中国最大的船用钢铁消费方,中国最大的化工原料消费方,再加上大量的原油、柴油、机械供应,大量的机械、仪表、电子的消耗,半个化工界都要看着他的眼色行事。

最重要的是,获得中船15%权重的股份,意味着将对中船重工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至少,比一名副部级的中船集团副总经理要强的多。

这一点,看看詹志芳的命运就知道了。

堂堂副部级干部,纯粹因为苏城的原因,开始靠边站。

詹志芳也不是没背景。

但在中船重工的一亩三分地上,只要大华船业依旧保持强硬和强势,他就没有翻身的希望。

这意味着,苏城掌握的资源,开始跨越经济界限,顺着国企的藤蔓,向政治圈蔓延。虽然不能说就此跨入了中国政治圈,但当年的一机部,六机部,石油部能挖掘出何等的政治能量,现在的大华实业就能挖掘出何等的政治能量。

哪怕是苏东元,也不敢说权势超过了苏城,再顶着老爷子,扶持苏刑,已经完全没有了意义。

苏刑似乎也意识到了此点,颇有些黯然神伤的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