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终南捷径(第2/3页)

“市场经济,来去自由。”常省长倒是很开明的样子,同时也感慨道:“你们这个石化基地,还真是不便宜。”

“现在的石化基地投资越来越多了。10年以后,各国就要上马100万吨乙烯了,120万吨乙烯估计也不远了。”苏城说着摇摇头,道:“如果不是原油价格上涨的厉害,石油化工估计要快三四倍。”

“原油价格似乎没有多少上涨吧。”说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城转身一看,果然是计委的三人组。居中的居然是个美女,卷发长裙,年轻知性,颇有些民国女学生的范儿。

“我来介绍一下。谢薇薇,英国留学回来的研究生,这可是我们计委冉冉升起的新星。”司长指了一下说话的卷发美女,开了个无伤大雅的玩笑。这也是女性公务员的优势和劣势,上司会常常鼓励和褒奖,但在竞争职位的时候,却往往很难得到鼓励和褒奖。

苏城礼貌的点了一下头,没有主动握手,人家毕竟是漂亮美女,估计没少遇到期望握手的男人。

司长继续介绍了下去:“王绍,也是英国留学生,和谢薇薇一样,去年参加工作,何涛是中科大的毕业生,好像也是87年的毕业生,是吧?”

“是,87年就进入计委了。”在三个人中,何涛看起来老成一些,似乎也是三人组的带队人。他能进入国家计委,自然是同届学生中的佼佼者。不过,看着苏城与司长平起平坐的样子,何涛一时间也有些怪异的心情。

苏城向两人礼貌的打了个招呼。

谢薇薇颇有些风风火火的性格,仔仔细细的看着苏城道:“我读过苏董的所有文章,您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令人惊讶的准确,怪不得能闯下偌大的家业。”

“客气。”苏城心想,能不准确吗?正常人也许不记得细节了,国际大事总是忘不了的。要是100年前,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如何利用国际大事,但自从有金融衍生品的存在,就连一场飓风都可以用来赌橘子橘汁和白糖的价格。

谢薇薇没有继续问下去,宛然一笑,道:“我还读过苏董写的诗,很有艺术家的情调,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会当作家呢。”

苏城愕然,须臾才想到,自己穿越前的苏城可是个北大中文系的才子。80年代的才子,不写诗又能做什么呢?

一首小诗一个姑娘的大学,就是80年代的大学。那个时候的诗人,就像是后世大学的运动员,是能让女生们惊声尖叫的角色,而且是个人都能充当,只是好坏有别罢了。

苏城不知道自己曾经写过什么样的诗,只能尴尬的一笑。

这种笑容却让气氛变的轻松许多。谢薇薇继而笑道:“苏董最新的判断,是苏联会在年内解体。现在已经是11月了,不过,戈尔巴乔夫还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斡旋,如能签订新的联盟条约,解体或许不是必然的。”

“你这么认为?”苏城微微一笑。他没有在苏联问题上发表长篇大论的意思。他写的文章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高层中的认识。用顺畅的话来说,就是刷一下存在感。

苏联问题可比伊拉克问题敏感多了,稍有不慎就会触雷。而且,苏联是否解题又是中国无比关心的问题,猜中结局的人实在不少。

这并不是因为结局好猜,而是因为猜的人实在太多了。就连谢薇薇聊天都用这个。可以说,猜中苏联解题问题的难度绝对低于中500万的大奖,但奖励却是一样要平均分的。

苏城能刷存在感,还要得益于他的话语权的增强。不是每个人发一篇猜测性的文章就能登上新华社内刊的。谢薇薇看到的也是这一篇。

她本来想诈苏城一下,被他反问,不由哑然,半晌说道:“我觉得联盟条约最终会失败,但再谈几个月也正常。”

苏城点头。这样的猜测无伤大雅。

其他几个人的情绪却是有些低落下来。

同为英国留学生的王绍也许是为了引起谢薇薇的瞩目,配合的叹气道:“苏联落幕了,中国的国际形势又危险了。”

何涛轻声道:“我在美国的同学说,他们最近几年的待遇变化很大,其实也和苏联有关系。”

“国强,留学生才不会受欺负。”王绍这次是真的心有所感。

苏城不喜低沉的话题,笑笑道:“苏联虽然没有了,中国却赢来了难得的20年,这20年就可以安心发展经济了。只要苏联的十几个加盟国不发生大乱,不要闹出大事来,这就是中国崛起的最好时间了。”

计委的司长听了眼前一亮,问:“怎么说?”

“不用陈兵于边境,不用再考虑北方的大规模乃至局部战争,不用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武器研制和军火生产中。这不是最难得的发展时间吗?”苏城比划了两下,笑道:“这就像是一场游戏的前10分钟,你明知道没有骚扰没有入侵,还不赶快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