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清债领导小组(第2/2页)

像是胡集这样的中央干部,就像是古代的进士官一样,在领导身边打熬资历后,一个外放出去,转眼间就有竞争封疆大吏的资格。除了工作需要地方官员支持以外,他平时根本不把这些本地干部放在眼里。

他当先推开茫然的保安队员,扯了一下苏城的袖子,就往出走。

童大林迟疑了好久,没敢扑上去。招了一下手,干脆跟在两人屁股后面。

他要看看胡集是不是能进到书记办公室里。要能进去,他就回去向周市长报告,要是进不去,那就太好了。

童大林摩拳擦掌,一副等着你露馅的表情。

胡集昂首阔步,看都不看后面一眼,问苏城说:“你知道这个人吗?”

“本地的报刊上,他署名童大林,还用笔名铜铃,发表了不少文章。”苏城下面的办公室,早就有收集公开情报的好习惯了。

胡集也研究过山东地方的报纸,撇嘴道:“他长的还真像铜铃,再不敲敲,怕要生锈了。他说的周市长,是不是署名周度的那个人。”

“是。”苏城暗叹一声,心想:自作孽不可活,周度和童大林,算是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胡集虽然是一个处长,但他是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的成员,光是这一点就很了不起。苏东元的女婿,也就是苏城的便宜妹夫侯海青,也是这个领导小组的成员,含金量大大不同。

不仅如此,胡集还是督办清债的先头兵。他来济南府,就是为了实践国务院领导所言的“各地的清欠工作要由行政首长亲自抓”的要求。这一点,在中央是由总理亲自抓,在省市地区要由书记亲自抓,督办小组则有监军的意义,除了协调跨省和跨市的清债任务之外,还有相当的建议权。

周度“木秀于林”,本就有“被摧之”的风险。现在又给胡集记忆深刻,用下巴想也知道,他的大名肯定会挂上“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的黑名单,一个不好,就要和他的文章一起殉葬了。

苏城和胡集三两步就走到了三楼的书记办公室。只见胡集拿出介绍信,交给包波的秘书。后者拆开看了几眼,立刻笑容满面的握手……

他们两个是年轻人,上楼比较快。童大林有老寒腿,走的慢了点,就没有赶上前半段,光看到包波的秘书露出大便通畅的笑容。

霎时间,童大林的心就凉了。

“不行,得看看去。”童大林三步并作两步,老寒腿也不寒了,巴巴的到了门前,就见敞开的门里,包书记都笑容满面的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了。

童大林这次不是老寒腿了,是全身寒了。

他给包书记汇报过不下10次工作,每一次,包书记都像是用钉子定在了椅子上似的,木头似的笑,木头似的点头,但不管你是进门还是出门,屁股都不带抬一下的。

听说,只有下面的区县一把手上来的时候,包书记才会站起来一下。但童大林是从来没见过的。

这说明了什么?童大林的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他不是害怕得罪了中央干部,按说也没得罪呢。他一个是觉得苏城的根基出乎意料的深,另一个,是不敢想国务院干部到此来的目的。

最近最热闹的就是三角债。就在今天早上,周市长著作的《三角债不足为惧》的文章,刚在《光明日报》发表。如果三角债真的不足为惧,国务院也不会派干部来专程表扬吧。

这么想一下,童大林就浑身不自在,暗道:难道三角债真有危险了?下面的企业,也还过得下去啊。

他所谓的过的下去,其实就是企业发的出工资。对童大林来说,企业能给职工发工资,那不就行了,还要做什么呢?他却从来没有关心过,那些企业究竟欠了多少钱,又欠了别的企业多少钱。要是清债的话,还能不能发的出工资。

童大林在书记的门口想事情,一秒钟两秒钟可以,他这一想就是十几秒钟。

包书记寒暄过了,抬头一看,嘿,还有一个干部光明正大的听墙角呢。

爱面子的包书记脸,脸刷的一下就黑了。

童大林正好抬头,脸刷的一下就白了。

然后,就见包书记亲自走到门前,将办公室门重重的关上了。

“啪”的一声,房门离童大林的鼻子就几厘米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