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独自竞标(第2/4页)

这种情况下,苏城自不会示弱,哼了一声,道:“海归果然有不一样的精神。我早就听说,中海油积极的推进‘引进来’的战略,最近几年时间,已经签订了几十个合作协议,引进了几十亿美元?卖了咱们国家这么多的海洋石油资源,你们浅海石油技术研究的怎么样了?”

张浩昌的脸刷的就红了。

这个时期的中国其实并不太重视石油的资源性,大家关心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国内成品油消费和出口创汇,其次是生产石化产品。由于石油总公司的强势,同为央企的中海油不得不把研发力量,集中在石化产品上,原油生产主要依靠外国企业。

这也是传统的资源换技术模式。

从战略上来说,这是正常的,但对身在其中的人们来说,几年下来,仍然未能研发出开采技术,确实是很丢人的事。等于资源换掉了、技术没得到。

如果是在别人面前,张浩昌还能抵抗几句,面对一力研究出浅海石油钻采技术的苏城,他就说不出话来了。

私下里,张浩昌也想:要是给我一年多的时间,充足的资金和人手,我也能弄出一个简单的座底式平台来。但是,有一年多的时间,谁会去做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而且搞什么“滴油不下海”的技术……如今这个时代,做的确良或者腈纶的石化厂,都比做海上石油技术赚的钱多。但是,谁又能想得到,偏偏中东就有浅海油田竞标。

苏城越过张浩昌,向前去了。

张浩昌盯着他的背影,又想: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不过,他的野心也太大了。外国油田,是他一个人能吃下去的吗?

众人各怀心思,坐在了会议厅里。

这次是人数很少的方桌会议,能源部和计委的领导坐在桌子的一边,石油总公司和其他公司的领导坐在另一边。

苏城毫不客气的坐在了靠前的位置,他现在是一点都不想谦虚。

面前,除了能源部的领导和计委的领导之外,还有一位苏城意料之外的人物:苏振国。

这位便宜爷爷,正露出温润的笑容,面对所有人。高超的技巧保证,每个人都以为这个笑容是面向自己的,就像苏城一样。

“就在昨天,我们收到了确实的消息,而且拿到了阿联酋油田的标书详情,现在发给大家。”能源部的郭部长站了起来,示意两边的工作人员分发标书的复印件,同时道:“计委领导非常关心我们,这是我国原油开采领域,一次走出去的尝试,一旦成功,就能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进入到世界原油开采领域最重要的地区,中东石油圈……”

苏城展开标书,的确是正式文件的复印版。内容与他当日得到的差不多,遣词造句略有出入罢了,最重要的油田位置并没有写,只是增加了开采年限:35年。

这比正常的油田合同多了五年,是非常难得的。5年时间,往往意味着数以十亿计的美元,可以一直开采到2025年。苏城非常确信,那个时候的石油,每桶已经上升到了100美元以上。

郭部长在那里说着重要性,苏城则私下里撇撇嘴,暗骂:无胆官类,没有拿到标书之前,竟然连准备都不敢。

虽然眼前的规格超乎想像,但并非是苏城所期望的,对于郭部长的话,就更加没有认同感了。

张浩昌向苏城眨眨眼,嘴角抿出了笑容。

苏城面无表情,根本不想理他。

由于是谈话会,所以没有繁荣缛节的发言。

郭部长只是装模作样的询问了几句,就道:“关于这次阿联酋油田竞标的问题,计委和能源部对中国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和中石化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在已经作出了结论。”

苏城坐直了身子。

张浩昌又向苏城眨眨眼,很明显,他们已经做了工作,而且知道了内幕。

苏城心情坏透了,但他仍然谨慎的考虑着。他先前就考虑过,假如三方模式不能实现的情况……

当他思考起来的时候,对周围人事的关注程度是很低的。直到旁人推了他一把。

就听郭部长朗声道:“最终决定,由中国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以及……大华实业,共同出资,竞标阿联酋油田。具体的分成比例是,中国石油总公司35%,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30%,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30%,大华实业5%。”

“5%?”苏城一下子站了起来。

“请坐。”郭部长显然预料到了,面无表情的道:“给予大华实业5%的股权,我们犹豫了很久,也是考虑到大华实业与中国石油总公司的协议中,并不包括中海油和中石化的专利使用权,因此,这5%的股份中,是包含了专利转让费的,因此,大华实业并不用实际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