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车间内禁止大小便(第3/4页)

“想办法调到效益好的工厂了,剩下的去外面打工了。我买下这家工厂,他们的铁饭碗也就丢掉了,又没有开工,留不住人。”舒浩说着,又颇有信心的道:“等我们机器装好了,县政府答应帮我们解决一部分工人,我们自己招人,也不难。”

“留给他们10%的股权,这些工人也不要了?”

“就这样的工厂股权,有什么意思。”舒浩说着,停了一下,小声问道:“苏城,你说,这个工厂,究竟能不能做下去。”

苏城没吭声,又低头在厂区内转了一圈,然后道:“要想做下去,除了购买新机器之外,就要从规章制度,重新弄起来了。”

“新机器我已经买了。规章制度,抄机械厂的行吗?”

“机械厂和这家厂子的问题,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苏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用最快的速度吐掉,道:“规章制度第一条:车间内禁止随地大小便。”

在后面竖着耳朵的刘品山,顿时面红耳赤。

在工厂车间内大小便,听起来是有点诡异。可事实上,国内许多工厂,都有这种现象,越是规模小的工厂,这种情况就越普遍,龙渠县石油器具厂自不例外。

在厂里工作,忙碌的时候,找一个没人的角落撒泡尿,节省下来的时间,还能照着黄尿梳头。清闲的时候,更不必到厕所去了,反正工厂里的人少,那就能找到更多的无人角落。

这种问题,不是简单的生活习惯,更多的是工厂管理的问题。

由于工厂里人少,管理者又没有开除工人的权力。因此,除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之外,许多管理制度,都在一步步的妥协。妥协到最后,随地大小便也就成了普通的事情。

刘品山是见识过人家大型国企工厂的,再看看自己的工厂,臊的说不出话来。

苏城再没有多说话,只道:“从今天开始,打扫卫生吧。”

于是,刘品山召集了仍然在家的400多名工人,开始在车间内打扫卫生。

尽管许多人不乐意,但这一次,刘品山坚持压了下去:“咱们已经是私企了,大锅饭已经砸掉了,不让工厂恢复生产,大家就只能回去吃自己的了。”

两个星期后,图纸与新设备陆续运抵龙渠县。

其实,所谓的新设备,未必就是新机器,许多都是来自国企的淘汰品。不过,与那些专业的工厂设备比起来,家电的要求就低多了。

很快,重新命名为德邦热水器厂的第一车间、第二车间陆续完成重建。

11月1日。

德邦热水器的广告,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午时段播放。

这个时代的全国媒体,乃是实实在在的全国媒体,几乎每个时间段,都能达到相当高的收视率,像是热水器这种新鲜事物,立刻就被当作新鲜事,被人们自己传播开去。

11月2日早。

苏城、舒浩、刘品山以及厂内的七八名负责人,全都守在了办公室中。

他们面前摆放着2台电话,一台红色,一台黄色,静静的等待着呼叫。

舒浩天没亮就到了办公室,盯的双眼发直,问:“会不会广告时间太短了,他们来不及记下来。”

“后面还会播的吧。”刘品山安慰舒浩的同时,也在安慰自己。

他们从银行贷到了20万,又欠债购买了半数以上的机器,即使如此,舒浩准备的现金也几乎用尽。如果没有定金补充的话,生产将很难继续下去。

舒浩紧张的道:“他们总不能拿着纸笔等在电视跟前吧,我们应该在报纸上也发消息的。”

“如果确实想做代理商的话,他们会拿着纸笔在电视机前等的。”苏城的声音发沉。

他来往奔波于大华实验室与德邦热水器厂,的确是有点疲劳的。

不过,海洋钻井平台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石油总公司虽然会持续性的投入,但苏城却想占有较多的专利比。因此,德邦热水器厂若能尽快进入资金回笼阶段,也能带给他不小的帮助。

假如这家公司能够成长为一家大型的家电企业,那就更好了。

“8点了。”刘品山坐直了身子。

8点是企业上班的时间,如果有性急的代理商,此时就可以打电话了。

红色的电话和黄色电话,依旧纹丝不动。

5分钟。

10分钟。

仍然没有电话打入。

就在苏城都有些气馁的时候,大门被“砰”的一声打开了。

“厂长,有人来提货。”

“提货?提什么货?”

“他们要热水器,带着现金来的。”来人气喘吁吁的,脸上还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

三人脸上露出喜色,一起冲出了会议室。

厂门外,果然停着三辆卡车。

“我是从青岛来的,你们的热水器有多少?我全都要了。”隔着厂子的铁栅栏,一个老板已经开始挥舞他的双肩背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