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针锋相对(第2/3页)

期间,宋志军最少三次重复:如埕岛这样的地质构造,它是绝对不可能出产石油的。

最终要结束的时候,他还用调侃的语气说:“埕岛这个地方,我是亲自去过的。不敢说一滴油都找不到,也许能找到一个日产两吨的小油藏,但是在茫茫大海里,这样的油井,有什么意义?”

何厂长听的眉飞色舞,待宋志军说完,立即鼓掌,尔后道:“我提议,不仅要对此次井喷时间调查,而且要对这段时间的勘探经费进行内部审计,重新调配人手,分配资源。并且,找一个对石油开采了如指掌的人,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来指导新的勘探计划。”

何根生要退休了,不怕担责任,就好面子,揽权要钱。随着钻井勘探的开销越来越大,他不止一次想过,用什么办法把苏城的勘探权收走。

以己之心相度,何根生猜测:苏城至少贪了好几万!

这太让他眼馋了。

井喷事件,给了何根生这样一个机会。他差不多是眨眼的间歇,就道:“我提议,用宋教授为副手,组建一个新的勘探班子。”

“就老何吧。”关键时刻,刘书记的作用体现了出来。

何根生哈哈一笑,心想,不枉我提着东西去看你呀。

他当仁不让道:“我还真懂不少勘探。既然这样,我就说两点。首先,小苏的勘探方向错了,人家宋教授论证的非常清楚,东南东南,埕岛就在我采油四厂的鼻尖下面,有没有油,我能不知道?其次,勘探要着重使用科学技术,小苏就在那里打老井,老井要是能出油,我们留着它做什么?就是确定了,它绝对,绝对不可能出油,我们才会放弃那些以前预设的勘探位置……”

“宋的报告,不过堆砌理由罢了,这你也相信。”苏城再次站起来发言。

何根生被打断了话,哼了一声,道:“堆砌理由?我看你才是堆砌理由,我再次告诉你,埕岛没有油……”

“不能放弃在埕岛勘探!”苏城带着强烈的危机感,向着林永贵,以及其他人,说道:“埕岛的地形,是渤海湾最适合进行浅海采油的地形,我们只进行了三个月左右的勘探,远未到要放弃的时候,一次井喷怕什么……在座的都是老油田人了,谁没有经历过井喷?”

“放弃埕岛,不仅仅是因为井喷。”何根生拦住苏城,他无论如何都是不会在埕岛进行勘探的,那是自找麻烦的行为。他再次推出宋志军,道:“宋教授的判断,岂不是比你准确的多?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嚷嚷。”

“宋不过是一个学校的研究者,他才是没有资格担当勘探工作的人。”苏城猛的转向中央的长桌,道:“将埕岛剩下几口预设勘探井打完,如果不出油,我甘受处罚!”

这下子,不光何根生,刘书记也来了兴趣,“哦”的叫了一声,笑道:“你原本就是立下军令状的,现在没有发现油田,就应该受处罚。”

“再打四口勘探井,若是不见油气层,就行军令状。”苏城再无退路。

“一事一行,不出油,就该把你放去一线做工人,改改你的臭毛病。还再打四口井……”刘书记哂道。

苏城不屑的道:“我在下面做了三个月的勘探,干的难道不是一线工人的事。既然你说到这里,剩下4口勘探井的钱,我出了!”

下方,阵阵惊叹。

不光因为苏城有钱,还因为他的豪迈。

打四口勘探井,便宜也要上千万,再花2000万也不稀奇。要说一掷千金。这就是了。

林永贵终于看不下去,咳嗽一声,道:“公家的事,没有私人出钱的道理。”

“我愿意出这笔钱,但是,一旦埕岛出油,必须执行我的政策,滴油不下海!”苏城的200口油井,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印钱,2000万元虽然不容易,但的确是能拿出来的。

对油田来说,开采期间的“滴油不下海”政策更加不容易,这不光是一种环保措施,还意味着全新的采掘方式。因为用传统方式无法做到这一点,故而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新的科研攻关。

这才是苏城进行浅海勘探的目标,一旦能够做到“滴油不下海”,就有资格争夺世界任何上任何一个浅海油田——毫无疑问,那些产油的富裕国家,是不会让中国像是污染自己的海岸线一样,污染他们的海岸线的。

国际石油业,玩的从来都不是低成本游戏。

出于对苏城的信任,林永贵转向何根生,道:“小苏都这样说了,老何?”

何根生知道,林永贵是想让他软一句……但他那骨子拧劲还没消散……

一瞬间,大家齐刷刷的扭头看向,敢当面逆着油田一把手的人,可是不多见。

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人,让何根生忽然觉得,这似乎就是自己一生最荣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