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外戚(第2/3页)

苏城挨着她坐下,抬头看那圆月,的确很漂亮。

只不过,稍稍有些偏离希望了。

舒兰眯着眼睛,捻起一截带鱼,放在苏城嘴边,说:“苏哥哥,吃吧。”

苏城看着舒兰,很认真的叼起带鱼。

月光很纯洁的洒向地面。

假日过的很快。

大年三十,苏城与一众厂领导,开始依次拜访工厂的退休职工,以及仍在一线工作的工人。

大华实业给出了5倍于平常的薪水,作为春节加班补偿,以保证生产线继续开工,这份加班费,在全中国都是独一份的,除了四世同堂,或者有孙子孙女的工人之外,大多数工人都自愿加班,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排班的需要。

虽然经济上的回报丰厚,但是,除夕夜仍在外工作,总是让人不那么快乐。

苏城尽可能的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可仍然不可能让大家齐聚一堂。毕竟,生产线只要开着,就得有人看护,以大华实业目前三个车间的产量,着实不能承受停工的损失。

等到晚上10点左右,苏城才完成了春节工作,浑身疲劳的回到房间,心想:这样也好,不必乱想了。

转头,他又摇头:该死,这不又想了起来。

这是他在8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

作为一个单身汉,春节既难过,也好过。

只要不去想穿越前的人和事,不要去想穿越后的人和事,那就很好过。但是,当楼下的鞭炮声传来,又止不住去想。

蒙头睡了一夜。

翌日醒来,十足的年味,几乎要从窗外挤进来。

苏城慢吞吞的起床,给自己弄了一锅八宝粥,再将牛肉腌好,午餐准备吃一顿丰盛到不行的牛排。

打开冰箱,上面还冻着“白雪冰砖”。光明产的方砖式雪糕,口味极好,堪称雪糕中的极品。就算再过20年,想买这样纯粹的雪糕也很困难。

厨房里存的大葱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血统纯正的山东大葱,总长度的二分之一都是白杆,且颜色由白渐变为青白色,单颗重量1斤以上。此标准之高,在日后的国内也是极难见到的——通常来说,都用不高的价格,出口到欧盟和美国去了。

大年初一,自然不会有人来拜年。苏城将八宝粥、冰砖和葱放在桌子上,然后打开电视,摁开录像机,推入录像带。

一秒钟的等待后,就有欢快的音乐蹦出:

“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我喜欢”

屏幕中上方,是“中央儿童福祉审议会推荐”几个毛笔字,然后,就听见清晰的一声“一休哥!”

苏城长叹一声,盘膝坐在沙发上,开始自己的春节娱乐!

午餐的牛排非常美味,苏城把它吃到了晚餐时分。

初五,开始有人陆续拜年。

苏城习惯性的接待,和每个人谈几分钟,然后回赠礼品,并将之送走。整个工厂都是他的,接受工人的馈赠毫无道理。

到了下午,一位40多岁的老农,出现在苏城面前。

他是一路问人过来的,邻居的大爷尽职尽责的将他送到门口,还问:“苏厂长,您认识他吧?”

苏城未说话,对方先瞪大了眼睛,问:“苏厂长?城子,你真的做厂长了!”

“是。”苏城向邻居大爷笑笑,道:“他是我表舅,认识的。”

至少在他的记忆中,是这样的。

大爷嘟囔了一句“老家人”啊,就带着八卦回去了。

“表舅,先去我住的地方。”苏城在旁领路,并问道:“您怎么来了?路上好走吗?”

“好走,我以前出门的时候,都是闷罐车,一节车厢一个窗户,现在可舒服多了。”

说着话,两人进到房间里。

表舅仔细的打量了一圈房间,特别认真的看了各种电器,最后才拿出一只旱烟,在腿上蹭了一下,一边塞烟叶,一边道:“城子,你是真有钱了啊。”

苏城笑了一下,给他点上烟,道:“是。”

“你送到家里的电器,我们都见了,比朱老财给儿子结婚买的都好。幺妹担心你,让我先来看看。”表舅慢慢的抽着旱烟,道:“看你真的有钱了,我也就放心了。哎,以前听你在北京工作,怎么到了这里。”

苏城继续笑,没回答,只道:“您出来几天了,我给家里发个电报吧,免得他们担心。”

“初一就出来了。不用打电报,浪费钱。”表舅甩甩手,道:“我也就是来看看,下午就走。”

“您还是留下吧。我让人帮忙拍个电报,歇几天,玩一玩。”苏城不由分说,把他留了下来,然后写了一封长长的电报,念给表舅听。

表舅虽然嘴上说着费钱,但见他说的清楚,也就不再坚持。

这样住了几日,苏城带着他将东营都玩遍了,表舅才深深的叹气,说:“城子,你好着我们就放心了,别担心你妈,乡里乡亲的都照顾着呢,再说,你几个表兄都在家,有吃有喝的,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