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7章 令人信服(第3/3页)

所谓得益者必有猫腻,从记者的角度看,出错的时候很少。

杨锐却是淡淡一笑。

他自签订合同那一天开始,就知道会面对这个问题,如何能没有防备。

面对闪着红点的镜头,杨锐的语气镇定,道:“因为西地那非在降压功能以外的利益,只有我才能挖掘出来。”

这种异乎寻常的自信,一下子就将记者的自信给打压了下去。

杨锐微微抬起下巴,道:“作为外行,你们大概不懂得一款化合物,发觉出一种新的适应症有多难,我这么解释,它就相当于你得到了一块三棱玻璃,你没有用它做装饰,你用它写了一本书叫《光学》。”

“《光学》是牛顿写的那篇?”记者总算是有些知识面的,马上追问道:“您是在自比牛顿吗?”

即使是夸张的美国人,也很少有人敢说自己能与牛顿比肩。

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说,有资格驳斥他的,还真的很少,记者也只能提问。

杨锐饶有兴趣的看了年轻的女记者一眼,却是没回答她这个问题,而是继续道:“虽然西地那非的抗ED效果是意料之外的,但是,在购买西地那非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即使抗压效果不行,我也有能力发觉出它的新方向。身为美国人,您或许不能理解,对于中国来说,1.8亿美元是多么沉重的压力,它可比辉瑞的合同,更令人感到沉重。”

杨锐稍作停顿,又道:“我是在近乎不能失败的情况下,选择了签订西地那非的合同的。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也是在近乎不能失败的情况下,决定投资我的。这不仅是眼光的比较,更是对自我付出的预判。”

宣传部的领导心有所感,都是沉重的点头。

1990年的中国,做出了太多的近乎不能失败的决定。

越是身在高层,就越能体会到那令人窒息的压迫。

在西方的绞索中喘息,并强颜欢笑,从来都没有什么游刃有余,有的只是血淋淋的伤口和不断的忍耐。

忍耐。

忍耐。

忍胯下之辱。

忍嗟来之食。

忍城下之盟。

忍蒲鞭之刑。

记者或许是为了节目效果,或许是真的说不出话来,一时间沉默了下来。

几名宣传部的官员互相看看,心里却都有了新的宣传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