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兵马未动(第2/3页)

“少点呢?比如三百万?”田兵算的是200万加100万,两百万是实验室目前的经费额度,100万是他认为杨锐能获得的额外经费极限。

苏先凯想也不想的摇头,道:“我之前就给杨主任说了,首期起码要100万美元,否则,光是超速离心机就捉襟见肘了。”

“这么说,真的要上缴经费了?”田兵喃喃自语,有些难以承受这个坏消息。

一群未来的小牛面面相觑,甚至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然而,这也是国内目前通行的做法,实验室的资源不是固定的,申请的项目多,资金就多,申请的项目少,资金就少。但是,实验室的重点项目,终归是要保障的,这种情况下,经费多的项目资助经费少的项目,或者实验室内的项目组互相资助,都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审批项目经费的人的认识,与经费使用者的认识并不同,某些实验室负责人坚持己见,七拼八凑的找经费做项目的也是有的。

当然,由此生出的弊端也是有的。更有甚至,实验室负责人通过收取“管理费”云云,往自己的小金库里捞钱的也有。

杨锐以前申请到的经费极多,资金充沛,都是向下面的小组补贴的,这也是离子通道实验室能够吸引众多小牛的原因之一。

牛养肥了,杨锐要提取经费,其他小牛其实也有预料。

可是,500万元的大坑,得多少经费来填啊。

苏先凯也看出众人的情绪不对,咳嗽一声,道:“要不然,大家就加入进来嘛。”

“我的项目都做了一年了……”田兵哭丧着脸,现在要是结束项目,之前一年的工作基本等于付之东流了。

范振龙的大脑回路则有些与众不同的道:“杨主任不光是要人,他还需要经费,我看这样,愿意加入杨主任的研究组的就加入,不愿意加入的,多申请点经费,也能帮得上忙,恩,得多多申请才行。”

“就咱哥几个,申请两百万的经费?”

“怎么就是两百万了?”

“现有的两百万的经费呢,杨主任应该还能申请个100万,这样就剩200万的缺口……”田兵将自己的分析说了一遍。

苏先凯摇头道:“两百万经费不能算在里面,现有的项目也没说要取消啊。”

“就是说,如果我们加入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小组,就能给杨主任省下经费,如果我们不加入的话,就应该自己申请经费,对不对?”范振龙一颗红心向着党,时时刻刻的为杨锐的经费着想。

田兵小心翼翼的问:“那应该算多少?”

“往宽裕一点算,杨主任自己申请个几十万,咱们这边让出来几十万,大概还要剩下四百万的缺口……”范振龙掐着手指头,道:“咱们原来三个组,每个组申请个……”

范振龙自己也说不下去了。

苏先凯帮忙道:“我觉得杨主任还是有把握的,说不定能申请个一百几十万的,咱们压力就小了……”

“做梦呢,蔡教授开一个新项目,都不见得申请到一百几十万。”许正平听不下去了。

新开的项目是最需要钱的时候,但这是花钱的学者的角度,从学校或者任何资金拨出方的角度来说,新开项目的时间是风险最大的时间,拨款自然要往少里算。

这种矛盾是很难解决的,不管是杨锐还是谁,都很难一次性要够钱,这种时间,往往也是最需要倒腾经费的时间。

“实在不行,我就放弃自己的项目吧。”范振龙咬咬牙,道:“我要是也放弃项目的话,还是能省下好几十万的。”

“那你拿什么再去申请项目。”

“我申请也申请不来几十万元。”范振龙很有自知之明的道:“杨主任的项目最重要。我准备放弃现在的项目了,再多申请来的,补充过来,应该能凑个大数字。”

“你真的放弃?”田兵吓了一跳。

范振龙沉思须臾,毅然决然的道:“没什么不能放弃的,杨锐为我们做那么多,一个项目而已。再说了,做G蛋白偶联受体,这个项目更有前途。”

说归说,范振龙的心里还是有些难受的。

但愈是这样,他的背影就愈发的伟岸。

令其他研究员难以抉择。

矛盾的心情,遍布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

……

差不多时间,人民银行清华分理处的陈奕,陪着杨锐来到了分行。

杨锐当年购买的邮票,有大半都是通过陈奕找来的。

他购买的多是高价邮票,像是全套的军邮,要价6000元,最后由陈奕联络卖家,还给打了八五折,若非如此,杨锐拿着钱满市场找,也不一定能找到几位卖家当的。

当然,陈奕的目的是要杨锐购买国债,杨锐也确实买了不少,解决了陈奕和清华分理处的主任一个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