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价格双轨制(第2/2页)

“做基建也不是不行。”杨锐点点头,道:“我有两个要求。”

“记下来。”杨峰立即向后面的人吩咐一句。他虽然是当爹的,但在工作方面还是很分得清楚的,从不胡搅蛮缠,安心的做好省政府和华锐公司之间润滑剂的角色。

跟车的工作人员立即掏出笔记本,又将钢笔取出来,用舌头一舔,两下在本子上划出了字。

“第一点,我要物资充沛,不管是水泥、刚才还是漆料、木头,甚至是一张草席,都要提前备好。”杨锐对着跟车的工作人员说。因为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而且是省管的,所以,开发区先期调来的工作人员都是省里的干部,这些人想来也负有一定制衡的作用。

杨锐的老爹杨峰归根结底还是会支持杨锐的,所以,向这些人提出要求容易直接达成。

开发区的省管身份也是西寨子乡和西堡镇,乃至溪县的官员们频繁拜访杨家的原因之一,从乡镇干部到省委干部,又岂止是一步登天那么简单。毕竟,在许多干部眼里,省政府里的一条狗也比乡镇干部亲切有用。从乡镇到省属部门,即使平调也是很难得了。

省管干部相对市县的干部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尽管如此,杨锐的要求还是令人惊讶。

“您想提前备好多少?”做记录的干部不得不多问一句。

杨锐道:“全部,从建地基所需要的材料,一直到建成以后用的拖把,我都要提前备好。”

85年是计划双轨制的年代,也就是物资计划和物资市场化的过渡期。

到88年的价格闯关为止,中国各种物资都处于价格飞涨的状态,为了不让工厂建设成本超预算,提前付出些仓储和金融成本是应该的,赚到一笔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