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公告(第2/2页)

不过,大学的研究方向与企业研究所有着天然的不同,尤其是在生物领域,大学更多的是做科学,也就是所谓的基础研究,而企业研究所更多的是做技术,也就是应用研究。

杨锐现在的设计的“离子通道实验室”与他的华锐实验室,也有这种区分的倾向。

而这两者,在研究深入以后,区别是越来越大的。

当然,如果仅止于区别,也算不得什么,但大部分的企业对研究所的投入并不高,事实上,大部分企业也就是需要有一个研究所而已,每年给的经费,除了养人之外,剩不下多少。

这样的研究所,如果有人用心研究,倒是有可能多年潜心,一招得个奖什么的,假如没有特别的人这样做,那也就是一个中学研究室的水平。

至于企业真正的研究需求,多数还是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所合作——这种合作,也就是他们掏钱,高校等研究机构给答案了。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这种方法其实更便宜。因为企业的研究需求毕竟少,而高校等专门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本也更低,最起码,他们买仪器以后,用的频率也会高一点。

真正能够做点研究的也就是专业化程度高,而且特别有钱的央企,比如铁道部、石油部、邮电部等等,他们旗下甚至有自己的大学,规模起来了,研究才能做出点样子。

“咱们要求提前递送简历吧。”杨锐还是舍不得缩小捕小牛的网,这种能任意扩大编制的机会是不多的,严格说来,整个生物系里,只有蔡院士才有资格决定进人与否。

杨锐的实验室里塞满人以后,除非有大的变化,否则再不可能进人了。

到时候,他哪怕找到了小牛,也不一定能拉到自己的实验室了。

想想自己实验室里有多名小牛,或者只是几名平庸之辈的景象,杨锐宁愿劳累一点,也不想轻易妥协。

否则,累的时候还在后面呢。

许正平低声道:“不是人人都愿意写简历吧。”

“连简历都不愿意写就没办法了。”杨锐是捕小牛,又不是请大爷。

“好吧。我写个公告。”许正平此时分外的想要几条科研汪了,连写公告的人手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