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踢出(第3/3页)

“前几天就让华锐实验室的团队做了些定向实验,结果不错。”杨锐有脑袋的论文,挑两篇正确的还是很容易的。

而具体的工厂化生产的技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酵以后,其实也变成了大众化的产品,就像是青霉素链霉素之类的药品,五六十年代还是严格保密的高新技术,到了80年代,也变成了中国的乡镇药厂都能生产的小玩意儿。

唯一需要杨锐费点心思的,也就是确定不同工厂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的不同参数了,这种工作的性质,就和技术下乡差不多,无非是掌握了原理试来试去罢了,不懂的人觉得高深莫测,懂的人只觉得浪费时间。

弗兰奇猜不到杨锐的秘密,只觉得惊喜万分,整张脸笑的像是汉堡似的,大声连说“Good”。

几位领导自然走过来凑趣的询问,也对杨锐的进度佩服不已。

而徐文涛更是突发奇想,忽然用中文道:“杨锐,如果是合作项目的话,我们河东大学,是不是也能占一定的比例?”

他没说股份还是分红什么的,无非是看杨锐年轻,想争取点利益。

杨锐想都没想,用英语道:“实验室是捷利康-河东实验室,你要问捷利康的人才行。”

周围人七嘴八舌的,弗兰奇带了一个翻译,也翻译不过来,不过,杨锐一说英语,他就听明白了,立即警觉的用英语反驳起来,声音又大又尖锐。

徐文涛焦头烂额,连忙解释自己是无心的。

对于这项技术,捷利康亚洲区的总经理颇为重视,这是亚洲区的原生技术,生产也主要集中在亚洲区,而总经理重视,也就意味着弗兰奇非常的重视。

弗兰奇自然不允许河东大学这种连渠道商都不算的家伙染指自己的生意,虽然接受了徐文涛的道歉,但还是喋喋不休的要求签署补充协议。

徐文涛只好答应。

沈平辉看的又好笑又佩服。他早就见识过杨锐在谈判中的坚韧了,这一次,倒是看到了不一样的举重若轻。

再仔细想想,杨锐上一次就从捷利康手里掏走了百分之二三十的股份,这一次想来也是不少,否则,捷利康的人不会如此重视他。

虽然不知道这次的股份具体能值多少钱,但堂堂河东大学的校长提一下,就要被弗兰奇要求签署补充协议,想来也是不少的。

只不过,杨锐能拿到股份,河东大学的校长连提都不能提一下,也实在让人觉得难以适应。

杨锐却对徐文涛等人的尴尬视若无睹,他现在既有钱又有学术地位,可以说是站稳了脚跟,一位不是本校的校长尴尬不尴尬,又有什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