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德令农场(第2/3页)

德令老改农场里原本关押着很多人,事实上,青海的各种司法机关一度关押着全国25%的犯人,可这些年,不少人都陆陆续续的被放走了。

最初的时间,农场里的干部甚至惴惴不安,生怕被放走的红卫兵再次得势,找回来报仇。

如今几年过去了,他们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农场里离开的人也越来越少,看守们故态复萌,渐渐的有将剩下的红卫兵当作普通刑事犯对待的征兆。

不过,红卫兵和刑事犯终究是不同的,景存诚的话也合情合理。陶峰于是给了药,免得结下祸根。

第二天早操过后,景存诚回到房里,继续照顾老张。

农场里的其他人也听说了,你一把我一块的,搜集了两簸箕的小煤,让他们能将房子烧的暖和一点。

但是,大家能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

景存诚和程裕两个人,不停的用沾水的毛巾,给老张物理降温,到了中午,才稍微好了一点,但那究竟是太阳的功劳,还是两人忙碌的结果,却是分辨不清了。

“烧还没有退下去。”程裕又倒了些热水在脸盆里,愁容满面的道:“煤又快要用完了,下午得熄火了,再这么用,晚上又没得用了。”

“我再找大家要点去。”郭威一听就出门了。

程裕摇摇头,看着紧闭的门,无奈的道:“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你该说,右派家也没有余粮。”景存诚搓搓手说。

程裕直起腰,苦笑道:“你还有心情说笑话?”

“哭丧着脸也没用,能要多少要多少吧。”景存诚淡然道:“能活一天算一天。”

房间里的谈话就此为止。

一个小时候,郭威皱着眉头回来,簸箕里装了一半的煤,说:“能拿出来的,下午都拿出来了,就这么多了。”

程裕和景存诚没说话,三个人围坐在炉子边,不时的给张钧换一个毛巾,各想各的。

下午,太阳的力量越来越弱,而火炉的温度却没有提高。

张钧依然昏睡,三人陆续裹上了被子,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砰砰。

敲门声瞬间惊到了三个人。

“谁?”

“景先生在吗?我是陶峰,带了医生来。”陶峰再次敲了敲门。

景存诚惊讶的拉开门,见到陶峰,问:“管教怎么来了。”

“今天你不是说老张病了,我回去琢磨着,不能就这样啊,所以带个医生来看看。康医生,你瞧瞧?”陶峰说着,将位置让给了带来的医生。

劳改农场一共就一个医生,平日里对犯人是爱理不理的,此时却有些特殊,脸上带着笑,坐在老张身边,开始给他诊脉。

一会儿,医生更是打开医疗包,拿出了一组输液装置和大玻璃瓶装的液体,说:“有点脱水,发烧也比较严重,先补液和退烧。”

“房间太冷了,就是没病的人,也要冻感冒,得了病就更难好了。”景存诚皱着眉说了一句。

陶峰立刻道:“我让人去取煤了,马上就给你们烧起来。”

“有运煤车来了?”郭威傻愣愣的问了一句。

程裕呵呵一笑说:“肯定是有东西来了,却不一定是运煤车。陶管教,有什么好事,就给我们分享分享呗,别一个人藏着了。”

郭威眼神一凝:“是不是有人平反了?”

程裕和景存诚也紧紧的看着陶峰。在劳改农场,人们最期待的就是平反回家了。

陶管教尴尬的笑笑,说:“平反的通知不能是我送的。我就是接了一个电话收了一封信,景先生的大舅哥过两天要来。”

“小武来了?”景存诚接着疑惑的道:“小武以前也来过,陶管教以前可是不敲门的。”

“景先生别挤兑我了,您以前是大人物,以后也是大人物,我陶峰就是个小人物,您愿意就瞅我一眼,不愿意就当我是个麻雀,叽叽喳喳的,也不碍您的事不是。”陶峰笑着提起炉子上的水壶,给三人的杯子里倒了水,又将怀里的信递给景存诚。

信是开封的,显是已经检查过了,景存诚打开扫了一遍,疑惑道:“就说要来看看,没说什么特别的啊。”

“还寄了钱,场部给您存起来了。您知道的,大额汇款,必须是要存场部的。”

“知道,免得我们身上揣着钱跑嘛,小武寄了多少?”

“1000块人民币,另外,还有1000元的外汇券。”陶峰谦卑的笑着。外汇券是要用实打实的外汇来换的,而且要以官方汇率来换。

83年的官方汇率是1.97,也就是1美元兑换2元人民币的样子,而同期的黑市汇率,差不多要到1比8,厉害的时候是1比10。

也就是说单位1000元的外汇券,需要用500美元来兑换,而500美元实际上能换到4000元到5000元人民币。

因为坑爹的汇率,不止是回国的中国人和华侨,就是外国人来到中国,都会想办法在海员俱乐部,或者人民银行的后巷之类的地方做私下里的兑换,一些经常跑中国沿海的海运公司,甚至在海员手册里直接说明汇率和兑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