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转向(第3/3页)

“投资额呢?”

“30万英镑可以起步,100万英镑可以建设一家很不错的工厂了。”80年代是生物制品公司的黄金时代,所谓的工厂,也就是放大的实验室,钱多了建大一点,钱少了建少一点,仍然属于机械仪器和人员的简单堆积,门槛相对较低。

当然,杨锐也是要了一个小数字,免得吓到捷利康。30万英镑的投资额和弗兰奇提出的1000英镑的买断价格,还是有着相当差距的。

海处长和陆成才听到杨锐的要价,都轻轻的松了一口气。投资哪里有这么好搞定的,要是吃顿饭喝几杯酒就能有100万美元,国医外贸全体喝死了算。

弗兰奇果然陷入了沉思。

杨锐淡定的加入筹码:“新工厂设备运抵,三个月内可以开始生产,原料充足的情况下,月产量30千克。”

辅酶Q10是含量极低的生化产品,以80年代的标准,100克猪心的产量也就是30毫克都不到,国内提取到20毫克就算是好成绩了,30千克的辅酶Q10,意味着至少100吨的猪心提取物,规模很不小了。

像这种产品,制药公司都是有多少卖多少的,随便一个有钱的心脏病人想多活两年,就可能要消耗几百克甚至更多的辅酶Q10,用欧美的说法,这更像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性药物,也属于特权的争夺。

弗兰奇不由自主的问:“你的条件呢?”

海处长和陆成才,又是一口气提了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