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阶段性胜利(第3/4页)

董中华在市委书记的办公室里,接见了《宛陵报》副总编杨思源,再三强调了《宛陵报》作为党的喉舌的重要性。

杨思源四十出头,早年间出过几本小说,发表过诗歌数十首。算是赶上了当年文学热的好时光,进了文联还在作协挂了个副主席的头衔。李树堂时期进了《宛陵报》,从编辑部主任干到副总编,正是所谓年富力强的时候却断了上进的念头。

当年李树堂用他就是有取代周勇的意思的,结果周勇在省里有人,死活赖在总编的位置上,不到岁数我就是不下去,你咬我啊。

原本以为还要蹉跎个三年的,没想到一夜之间天就变了,市委办和宣传部联合下达的通知,让周勇到省里交流什么学习心得。

一句话,周勇很冤枉,杨思源很幸运!周勇没有和市委领导唱反调的意思,也没这胆子。不过是省里有人打了招呼,要他好好宣传一下罗达刚。要不怎么说人倒霉呢?撞到枪口上了,市委书记要杀鸡给猴看,副书记要旁敲侧击,牺牲品就只能是你周勇了。

以副总编的身份主持工作的杨思源,心里的狂喜可想而知了。在机关报里头厮混有年龄,上下沉浮的事情报道的也不少了,他能不知道这一次是天上掉馅饼砸自家脑袋上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杨思源不关心,但是领导这里一定要有个好态度他还是知道的。所以市委办和宣传部的通知一下来,这厮连总编的位子都没先坐一下,立刻来到市委向领导汇报工作。

一心要巩固天上掉馅饼的杨思源,态度之恭敬自然不要多说。心理异常的满足后,董中华算是找回来做市委书记的感觉了,虽然今后有的地方不能伸手了,但是并不影响市委书记在外面的形象不是?

“小杨啊,市委杨书记很重视你们报社的工作,今后要工作上要多多请示他的意见。”董中华莫名其妙的来上这么一句,搞的杨思源一时迷雾重重的。文化战线的人对市委里面的事情了解的不多,但是并不等于人家没有路子了解。

从董中华的办公室里出来后,杨思源溜进公厕,火烧屁股似的摸出手机来。

“闵市长,有点事情要向您请教!”

杨思源和闵建的关系不错,这一点聂云岚是知道的,闵建是杨帆的死党,这一点聂云岚也看出来了。要不报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万重山,怎么可能坐视总编的位置落在杨思源的头上?宣传部长聂云岚在电话里冷冷的说:“这是市委杨书记的意思。”为了拍马屁,聂云岚不惜假传圣旨了。反正领导站的高看的远,肯定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的。

闵建以前在山城区的时候,没少利用杨思源的那支秃笔为自己添彩,人家上门求解惑,这么一个小要求,闵建当然要帮一下的。

不过闵建又不能说的太直白了,只好笑着说:“老杨啊,老杨!你要加强学习了,不然要跟不上形势了。”

杨思源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但他人不傻啊,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一点什么。于是非常谨慎的低声说:“市委是不是对宣传方向有什么具体要求?”

闵建心说这家伙终究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只好再提醒一句:“有什么不明白的,多请示领导嘛。”

一语点醒梦中人!

匆匆的感谢了一句后,杨思源挂了电话,一阵衔枚疾走,来到了楼下杨书记所在的楼层。

“林秘书,麻烦您!我是宛陵报杨思源,来向杨书记汇报工作。”

里间的门没关,杨帆听的清楚,之前余奶大那个八卦婆,已经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到林顿的耳朵里,然后杨帆也知道一个宛陵报的副总编到董书记那里去了。

对于余有容的使用,杨帆颇有点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的自得。只要这个婆娘在市委大院里呆一天,有点风吹草动的,杨帆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杨思源弯着腰走进里间,满脸堆笑的朝杨帆点头说:“杨书记,您好。我叫……”一番自报家门有点多余,可这不是让领导记住咱么!

“呵呵,杨主编坐吧,我们可是本家。你是哪里人?”

说这话的时候,杨帆的心情不错。具体原因自然要算到董中华心态平和之后会做人了,轻轻巧巧的手一推,把一个大人情还给了自己。呵呵,懂得谦让就好。

“不敢以本家自居!我老家是养贤乡后杨村的。”杨思源笑的几近谄媚,文人的风骨如今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后杨村这个地名,杨帆还真的有点印象。好像早年间,姥爷在的时候经常有人来走亲戚,好像就是啥后杨村来的。

“这个地方我有点印象,好像我姥爷就是那里人。”跟文人交往,杨帆觉得没必要拿架子,语气也非常的随和。

这都能攀上关系?杨思源心里一阵狂喜,心说真是太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