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这就是天才(第2/3页)

“好,好,小刘,这次真要谢谢你!”

刘易阳答应最少放在店里三个月的时间,让林亮高兴的直咧嘴,三个月可能吸引不少的人了。

古玉不同于古瓷,古玉过百万价值的并不多,几百万的更少,至于价值千万的古玉更是少之又少,不像一些官窑瓷器,动不动就拍出几千万上亿的天价来。这件羊脂玉做的怀王龙佩,绝对是古玩城内最好的一件。

得到刘易阳的承诺,高兴的林亮索性拉着刘易阳来到大桌子前,让刘易阳看看今天所收的宝贝。

他这么做,也有考验刘易阳的意思在,张,叶两位鉴定师都没有反对,反而笑呵呵的看着刘易阳。

两人也想看看,他上次看出赝品筒瓶到底是运气,还是有着真才实学。

“小刘,你看看这件嘉靖官窑如何?”

林亮首先指了指里面一个青花碗,这个碗挺大的,比普通的碗要大一些,碗上绘有人物图案,是婴戏图。

刘易阳古玩接触的已经不少,很清楚嘉靖时期的婴戏图青花碗的分量,那可是高价值的好宝贝,好的精品价值绝对不次于他那件怀王龙佩。

小心的拿在手上,刘易阳仔细的看了看。

没一会,碗上冒出一波波的红色灵气,快速钻入刘易阳的脑门之中,这些灵气有三分多钟后才消失。

灵气消失后,碗上出现一层透明光圈,看着这层透明光圈刘易阳眉头不自然的凝结在了一起,这光圈的厚度只有几毫米,比刘易阳曾经保养过的一些明崇祯的物品还要薄那么一点。

单从光圈来说,这绝对不是明代的东西。

但这也不是假的,几毫米的光圈,三分多钟的灵气吸收已经证明了这一切,这应该是件后防的东西。

仔细计算了下光圈的厚度,大概三毫米多的样子,这个厚度和一些康熙时期的东西相似,按照刘易阳自己总结的经验,古玩历史每多一百年,光圈厚度会增加一毫米这个推断来算的话,这应该就是康熙年间的物品。

确切说,是康熙早期仿嘉靖的婴戏图青花碗。

刘易阳拿着碗,又仔细的看了起来,过了会才慢慢的点了下头,对这件瓷器他已经有了真正的认识。

“林叔,这嘉靖年款的婴戏图碗并不是嘉靖本朝,这是康熙时期的后防,虽是后防,但也是民窑中的精品之作!”

刘易阳的话让林叔眼睛猛的一亮,一旁的张,叶两位老师也转过头来,很是吃惊的看着刘易阳。

林叔指了下那个小碗,轻声问:“你为什么说这不是嘉靖本朝的东西,怎么又能肯定这是康熙时期所仿,还是民窑的呢?”

“不是嘉靖本朝的东西很简单就可以判断,明后期官窑使用的都是进口回青料,青花发色自然晕散,后世的青料用的大都是国产料,就做不到这一点,这上面的晕散明显就是点出来,从这点便可以判断它不是嘉靖官窑!”

刘易阳指着青花的纹饰,慢慢的说着,林亮和两位鉴定师都默默的点了下头。

从颜料判断青花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很高的眼力才能真正看出来。

“还有就是胎秞,这青花碗底胎有些发黄,有一些乱,但胎质却很细腻,釉色也极好,这是典型康熙时期的民窑特点,另外还有青花人物的纹饰,林叔您看,这几个婴戏图的娃娃看起来是不是很彪悍,不像那种可爱的娃娃,这种现象在明代绝对不可能出现,明代最讲究儒雅,孩子被画成这样根本拿不出门,早就被砸了。只有清代早期,那时候天下初定,满人夺得了江山,民间对一些人物纹饰的绘画不在那么细腻,才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我判断,这是一件清康熙早期的民窑仿制品,虽是民窑,但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青花画工都是上上之作,所以我才说这是一件民窑精品!”

刘易阳慢慢的解释完这一切,才站在那里不在说话,看着林亮。

“好,小刘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些,又怎么判断出来的?”林亮大叫了一声‘好’,脸上还带着丝激动,又对刘易阳问了个问题。

“我是从书上看来的,几本书有过类似的介绍,我综合了一下便分辨了出来!”刘易阳回答道。

“只是看书,就能分辨出这些,还能辨出是康熙民窑精品?”

叶老师插了句话,很不相信的问了句,刘易阳轻轻点头,他的确是回忆一些书籍说出的这些特点,但他真正分辨出这是康熙年间的东西还是因为灵气的缘故。

不是光圈告诉了他年代,他也不一定能发现这么多问题,在知道了结果之后去寻找问题,总更容易一些。这就好像走迷宫一般,从入口进很难,但从出口进的话,很快就可以回到入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