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电影大史记(1)(第2/3页)

只有褚青去送,两人在机场又聊了聊。

陈道明真的很喜欢这个后辈,十分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他送给对方的最后一句话是:

“干这行最美好的状态,就是若即若离。”

……

北京,东四某胡同。

在那条明清老巷子里,有一处幽深院落,低屋飞梁,八字门厅。正值深秋,庭院树木枯黄,假山斑嶙,显得有些萧条。

而从假山往右,拐过一段走廊,便能看见一间大屋,那是会议室。原本在左面的月亮门里,但新掌门上任,就不声不响地搬了地方。

此时是下午三点,会议室已坐满了人,十二张椅子环形聚拢,围着当中的红漆桌子,吴克居于上首左边,主位留空。

没等多时,就见一个圆面大耳的男人踱步进屋,其实他脸也不算很圆,但是肉多,看着就特没棱角。而且他的耳垂很肥,据说这类人多是福源深厚。

“童局!”

“童局!”

众人连忙起身招呼,态度恭谨。

“哎,坐坐!”

童刚手掌往下压,自己先一屁股坐下,笑道:“10月份天还这么热,大家赶过来辛苦了。”

众人皆称不敢。

他左右瞧了一圈,又道:“今天开会,主要是下面报上来一份内参,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就一起研究研究。何况2003年过了大半,我们也该总结总结,变动变动,改革嘛,就是得有动作,纹丝不动怎么叫改革,对吧?”

他说完,转向对面的一个年轻人,道:“小刘,你给大家念念。”

“好!”

那年轻人应了声,拿着份文件站起来,快速且清楚地念道:“《2002-2003 国内电影产业形势分析》。”

“哎,等会!”

刚起个头,童刚就挥手打断,道:“那个太长,你就挑些重点的。”

“呃,好!”

年轻人被搞得一愣,只得自己先扫了扫,才拣了几段干货读给那帮老爷听。

“2002年,美国电影总票房为95亿美金,增长13%,年发行影片467部,平均票房2120万美金。2002年,中国年发行电影359部,票房平均收入为250万,总收入为9亿人民币,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且不足韩国的四分之一。”

“2003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像《法官妈妈》《首席执行官》,以及几部抗非典的重点主旋律影片,都票房惨淡。其他商业片也没达到理想的市场效果,如《天地英雄》,目前票房是2千多万,预计不会超过4千万。还有《紫蝴蝶》,只有300万。”

“对了,《天地英雄》的投资是多少?”他身侧的一位哥们,忽然开口道。

“我记着是七千多万。”另一位应道。

“……”

全场不由安静了两秒钟,而那年轻人瞄了几眼,见没人再插嘴,便接着道:“2003年,以武汉为例,购买了20部官方推荐片,亏损24万。院线只能靠20部左右的进口分账片、10部左右的中外合拍片支撑全年档期。以至于出现了20%的影片,占据80%票房的局面。可以说,《英雄》的高峰过后,根本没有足够的电影跟进,来借助这种力量培养观众的消费热情……”

话说到这,开始还随随便便的众人,不禁都竖起耳朵细听。他们知道国产电影很烂,但确实没想到,居然会烂到这个程度。

再不济,也是大国吧?

再不济,也是13亿人吧?

再不济,也刷了那么多奖吧?

就这样一点点的自我安慰,以维持那丝可怜的虚荣心,和不做事的理由。眼下,却在一串串的数据面前,瞬间被扯得粉碎。

童刚也不似方才的态度,敲了敲桌子,沉声道:“同志们,情况很严峻啊!虽然现在国家一片大好,经济蓬勃,生活稳定,但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这块,仍然是一片荒土,需要我们去开拓。而且现在形势不同了,干什么都要与国际接轨,我们的眼光必须放长远,要有前瞻性,不能总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他还算是个挺有能力和魄力的领导,起码心里清楚,怎么做不会丢掉帽子,并且更迎合上意。

“就拿加入WTO来说,对国家是好事,对电影产业却是个挑战。原本的进口分账片只有10部,现在不得不开放市场,增加到20部。而且我敢断言,这20部也不是极限,以后还会扩大配额。所以同志们啊,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好莱坞不只是在国门外狼嚎,已经真正闯进国门了。”

童刚语重心长地讲完,又问那年轻人:“小刘,后面还有吗?”

“呃,还有一点。”

“那继续念!”

“2002-2003年,中国电影对国际市场的拓展比较良好,如《寻枪》《和你在一起》《英雄》等影片,都通过不同方式推向了国际市场。《寻枪》的海外发行权被150万美元买断,《和你在一起》也能保证成本回收,《英雄》更是罕见地进入美国院线大规模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