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条件苛刻的“个人展厅”(第2/3页)

“你真以为我这书画馆的个人展厅是随便设立的?”王铮边走边说道。

“难道还有什么条件不成?”

“条件当然有!其一,最起码有一件价值过亿的馆藏级艺术精品!其二,必须有十二幅价值1000万以上的精品画作!两个条件任何一个不满足,这二楼开辟的十六个独立展室中就没有他的位置!”

“你这条件订的也太高了。现如今的艺术品市场上,近现代名家作品中过亿的也就十几幅而已!”

“没关系,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去慢慢筹集!总之一句话,若干年后,我要让全世界的画家,能以在桃源博物馆开辟自己的个人展厅为无上的荣誉!”

看着王铮斗志昂扬的样子,王英心中也不由涌起浓浓的羡慕。大家都是喜欢古玩收藏的,但彼此之间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而且,他还比王铮更早进入古玩行。

“都是钱闹得!”

羡慕、嫉妒,又或者是安慰自己的一句话后,王英追上前面王铮的脚步,走下了楼梯。

从楼梯口出来,就是他们最开始进来的“近代书画馆”!

近代书画馆左右各有两个门户,右边的可以连接最边缘,也就是王铮两人一开始进来的走廊。

而左边的这个门户则连接着“书画馆”和“瓷器馆”之间走廊。当然也紧邻着通往二楼的楼梯。

通过左边的门户,进入旁边的瓷器馆,第一个展厅高度和宽度跟王铮两人先前经过的“书画展馆”相差不大。但长度却比“书画展馆”一层10个展馆增加了将近一倍。王英预估了一下,约有140米左右。

在长140米,宽43米的展馆中,摆放着一个个半人高,顶端边长50厘米四方形的展台,每一个展台上都放着一件精美的瓷器,而瓷器外部全用坚硬的钢化玻璃罩住。

另外,在展馆左侧的墙壁上,笔走龙蛇,写了七个楷体大字——“近现代瓷器展馆”!

“我靠,‘珠山八友’的瓷器,你这里居然全都有?”

王铮点了点头,“可惜没有民国时期的‘总统瓷’,以及建国后的‘第一官窑’和‘毛瓷’!”

所谓的总统瓷,就是从民国第二任总统袁世凯的“洪宪瓷”和“居仁堂制”总统专用瓷;民国第五任总统徐世昌“静远堂制”总统专用瓷;以及第六任大总统曹锟的“延庆楼”款识总统专用瓷。以及后来蒋光头的“蒋字款”和“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正款”的总统瓷。

这些堪称民国官窑的瓷器,是当时那个年代最精美的一批瓷器。数量不多,市场价也高。王铮一直希望能够收藏几件,可惜查遍春拍上所有的拍品,也没有找到。

至于“第一官窑”,则是新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1965年受权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为主席中央首长专门设计制造,为建国以来珐琅彩制作的精品,体现了中国陶瓷研究制作至乾隆以来的最高水平,堪称共和国官窑第一瓷。

后来1972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的时候,周总理送了他一件名为“珐琅彩花鸟题词笔筒”的瓷器。

至于毛瓷,或者说“主席瓷”,特指1974年湖南醴陵瓷和1975年江西景德镇制作的一批瓷器。尤其前者,因为专供主席使用,所以堪称建国后瓷器精品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但以为数量稀少的关系,王铮到如今也没收到过一件。

近现代瓷器展馆中没有官窑瓷器,一直是王铮引以为憾的事情。不过看到听完他的话后,身边神色异样的王英,想到对方的身份,王铮脑海里仿佛一道闪电闪过。

“王英!”

“你干嘛?”听着王铮诡异的语调,以及搭在自己肩膀上的右手,王英心中本能的感觉到不对劲。

“你这么紧张干嘛,我又不会吃了你!”王铮笑道。

“有事说事,要不然你突然这样,让我心里发毛!”

“好吧!”王铮点了点头,“话说你们家老爷子当年也是中央的大领导,随随便便就出入中南海,相来见过后的‘第一官窑’和‘红色官窑’的精品瓷器应该有不少才对……!”

“没有,没有!”还没等王铮把话说完呢,王英便连连摆手打断了,“我们家老爷子是军人出身,不懂什么古玩收藏。身边可没有什么‘第一官窑’,更没有‘红色官窑’!”

“真没有?”

“真没有!”王英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

“那好吧,既然没有那我也不勉强!”话落,王铮收回手臂,朝后面的展馆走去。就在王英心中狐疑的时候,他突然顿住脚步,转头皱眉道,“刚刚有件事忘了告诉你。”

王英一听就知道戏肉来了。

“……上半年的时候收购艺术品把我的资金花的差不多了。所以等这次你回去后,就不必再替我搜罗古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