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盗梦空间(第2/2页)

原名Inception,直译过来就是奠基或者开端,《盗梦空间》这个译名显然更被人广为熟知一些。

这部软科幻当中的经典之作是粉丝心中的神作,在2011年的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艺术学院奖、土星奖、法国凯撒奖、日本电影学院奖、MTV电影奖、人民选择奖、青少年选择将、意大利大卫奖、好莱坞电影节都有斩获,是2010年最为风光的电影,引发了无数的讨论!

电影讲诉的故事其实也不复杂,主角柯布是一名经验老到的盗梦者,能够潜入别人的梦里盗取信息。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个解不开的障碍,经常阻碍他在梦中的行动,那就是关于他亡妻的记忆。

故事最初是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斋藤的盗梦人物,柯布的团队被识破,并且被斋藤要挟。斋藤则是以消除柯布的罪名为条件,让柯布执行针对其竞争对手的特殊盗梦任务,这并不是简单的盗取想法,而是要在梦境里面对目标人物进行想法植入!

为了能回家跟孩子们团聚,柯布答应下来,他跟自己的老搭档阿瑟重新组队,吸收了新的梦境设计师阿莉、药剂师约瑟夫、梦境演员伊姆斯。

他们这个团队经过详细的计划后,决定在世界上最长的航班上对目标人物下手。

这任务有许多层梦境,盗梦队员层层深入,同时抵抗着目标人物小费舍尔潜意识里武装军队的抵抗。最终柯布克服了自己有关妻子的心理障碍,坚强的度过永远迷失在梦里的危险,并从潜意识的边缘救出了迷失的斋藤。

最让观众纠结的就是电影最后柯布回到家里面跟孩子们团聚,可他的陀螺旋转起来,并没有交代最后有没有停下来,这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让人各执一词!

可以说,《盗梦空间》引发的热烈讨论是其余电影的数十倍,这部电影的精彩程度是大多数观众都为之认可的,既有烧脑的情节,又有惊人的特效、动作还有演员们高超的演技。

诺兰对梦境的理解跟其余电影并不一样,他将梦境放在通俗的理解和虚幻之间,放在科学与哲学的交接处,用与现实无差异的梦境构造来营造一种真实感,并且虚构了一套纷繁复杂却又格外可信的造梦科学,再加上适度的哲学隐喻,让观众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感受,从电影推及现实,这真的是现实还是在梦境里面?

作为铁杆的诺兰粉,林翰不光去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等电影下映后在电脑上更是反复观看,在论坛上跟不同的人交换想法,对《盗梦空间》的剧情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当然,《盗梦空间》其实是一部电影,并没有发行过小说,所以林翰这一次就算是真正意义上要依照电影来写小说了,以往他写的科幻小说全都是有文字版的小说,最多加以修改。

就算《盗梦空间》的剧本出版成了实体书,里面不仅有电影的剧本,还有诺兰兄弟的对话跟创作历程、造梦机详细图解,当然还有拍摄的故事板,这些都能给林翰一些参照。

毫不夸张的说,《盗梦空间》是林翰遇到真正棘手的作品,他必须要准备充足才能动笔,现在要是直接就写的话,在一些原理上还有所欠缺,起码圆不过去。

故事情节有了,人物大纲有了,就差理论支持,可偏偏梦境心理学还有哲学都不是林翰的强项,他已经决定回去找几个专家慢慢研究一下,争取完善诺兰的那一套理论,这样才不会跟小说剧情产生冲突。

此时林翰心中是既沉重又轻松,既然决定了写《盗梦空间》,不管后面会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退缩,将一部电影转化成几十万字小说的成就感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