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国家天文台(第2/3页)

这跟林翰记忆里面原版《火星救援》电影的色调还有图像已经趋于一致,只是在扮相上面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美国人的差别。

这在国人看来就是一部纯粹的中国科幻大片,有拿过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的真正导演坐镇拍摄,肯定要比林翰当初一介新人拍摄科幻片要让人信服得多。

林翰默默打开微博搜索到《火星救援》电影的官微,然后点了个关注,他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些电影的动向。

派拉蒙那边,斯皮尔伯格依然在紧张的筹备当中,林翰写出来的《侏罗纪公园》剧本已经正式定下来,现在他们就是在制作恐龙。

就算此时拥有了高端的CG技术,但派拉蒙这边的特效团队依然没有放弃特效道具,他们用手工的方式作出恐龙的模型,然后让电脑来进行控制,每一个类型的恐龙都会诞生!

这些仿真机器模型用于不同的场景,跟电脑制作进行合成之后消除明显的BUG,这大概就是被成为实拍特效的产物。

用机械木偶的方式,建造一个可以跟演员互动的恐龙,从泡沫塑料开始制作模型,然后雕刻家再把模型具体化,比如雕刻出恐龙的肌肉、皮肤褶皱以及结构。

当然上色也非常重要,他们参考了犀牛、大象这些皮肤有大量褶皱的动物形象,利用喷枪在恐龙模型皮肤大规模上色,然后还用喷雾器做适当修补,最后才是画家用细细的水彩笔做联动。

在恐龙内部则是利用电缆线系统以及机械连杆原理运作,让这只恐龙变得生动起来,会动的肌肉、能眨的眼睛,鼻孔会吐气,喉咙要能够吞口水,越发接近真实性!

正因为要有如此多的工序,所以拍摄进度才很缓慢,不过后面的效果也会更加真实可信,一旦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拍摄其实没有难度,科幻片难在前期的概念跟后期的制作!

这两部同时瞄准明年暑期档的科幻大片也宣布了档期,还没开拍的《侏罗纪公园》定在6月12日全球上映,而《火星救援》则是避开了这个暑期档炸弹,将时间定在7月1号,想必半个月之后的冲击力不会太大。

两部电影陆续上市,林翰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三天后,林翰驱车在姚凌峰一行人的带领下离开北京市区,沿着京承高速一路行驶到密云主城区出口,然后顺着导航奔向密云水库方向黑龙潭。

在继续走了一段盘山路之后,林翰才一脸震撼的看到了这中科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的射电天文观测基地。

这也是《三体》小说里面罗辑第一次接触质子的地方,它是真实存在的!

二十八面直径为九米的抛物面天线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字排开,形成射电阵列,如同一排壮观的钢铁植物。这里是国内早起的射电天文观测基地,距离市区有一百多公里,有目前我国最大的球面径50米的射电望远镜!

遗憾的是这二十八面天线已经被遗弃了,因为有更好的观测技术,但它们就像是一座记载历史的丰碑,在日月风雨下见证科学的进步。

远远的,林翰就已经被这气势宏伟,仿佛擎天巨人般的50米天线折服,目前这个大功率的射电望远镜是为了探月工程而服务的,担负起探月工程地面接收系统的重任。

三月的天气还有些寒意,汽车越来越近后,就来到了基地的大门。因为要来住一晚,所以一行人率先来到了观测站里面的宾馆放置行李。

观测站内树木很多,大多数已经枯萎,暂时还没有到发芽的时候,倒是右边的菜园里面颇具农家风趣,似乎都能自给自足了。

“这座五十米口径的天线,是深空探测射电天文的重要设备,原本它是老大,现在可不是。在上海跟佳木斯各自有一个更大的观测站,佳木斯那个有66米直径,上海那个有65米,咱们航天工业发展迅速的很。”

林翰坐在这个庞然大物的轨道基座上,抬头仰望着难得一见的巨无霸,只可惜射电天线在白天时候不工作,釜状体呈上仰式,一旦月亮升起,射电天线追遂月亮旋转,釜状体便呈侧仰式。

“我们晚上的时候再过来接收信息,到时候可以来看看。”讲解员知道大家来天文台的目的总不会是看那些荒郊野外的。

后面讲解员一路介绍一路答疑,带领林翰、姚凌峰一行人参观了其余地方,然后才让他们各自休息了一阵。

数个小时后,夜幕终于降临,一轮圆月冉冉升起,那座射电天文望远镜上突然闪烁起耀眼的灯光来,这个庞然大物开始沿着轨道运转起来!

顶部的接收装置在自传调试,经过一番螺旋运动后,这天线便朝向东边的天空,正式启动之后,来自嫦娥探月器的无线电讯号便被接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