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凋零的记忆叫做绝望(第3/3页)

这是一个比安德烈·莫洛亚的穹顶比喻更具现代性与现代节奏的类比。迫入窗棂的樱花瓣是绝无仅有的超然于时间的存在物,它把男女主角带向街道与回忆。他们几乎要在铁道路口重逢了。然而时隔多年的回眸一瞥却被飞逝的列车无情阻隔了。

在这里,列车被寓言化了,是随意拾得的象征物和喻体,它的所指连接着被异化的人生与时间——当初男主角借以去和女主角见面的列车,如今却阻隔着两个人。列车这一寓言符号因此如人生与时间般讽刺且残酷。而对此,我们除了接受并隐忍而笑,别无选择。

以上只是我对《秒速五厘米》的管窥锥指而已。然而对于这部作品,也许管窥锥指就已经足够了。因为《秒速五厘米》本身,即是将个人视点的管椎置于浩瀚时间的产物,并由此昭示了人生的双向度。我们的人生,恰恰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与摧毁。

生活在构建某些东西的同时,也必然在摧毁某些东西。这一生命过程如此盲目,以至于被摧毁之物竟然比被创造之物更珍贵。

每秒5厘米似乎这个速度并不是很快,甚至可以说是很慢。

步行的速度都比它要快。

可这个速度如果保持了13年呢。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来。

5CM/S*13年*365天*24小时*60分钟*60秒=20498.4公里。

20498.4公里。这个距离正好是绕行地球半圈的距离,也就是南极和北极的距离。

这一定不是巧合。

我愿意把这类悲剧成为凋零。也许繁英散尽才能结得果实,只是谁又情愿承受如此残酷的代价呢?只是谁又能拒绝时间把死亡加冕、让所有珍贵凋零呢?

只是希望之花凋零后结成的果实,为什么却名曰“绝望”?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就会悄悄流逝,如果它生长,它就会慢慢凋零。

只有回忆永远不会凋零,可是人不能够永远活在回忆之中,终将回到现实,现实是残酷的,而时间会强迫你去面对、妥协,然后逼迫自己刻意的去遗忘……

贵树和明里最后一次见面到岔道口的相遇,正好是13年。

两个曾经相溶的心,经过了13年的时间,彼此达到了地球上最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