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章 中国的曙光女神(第2/3页)

西蒙洛夫作为总设计师,自然也不会客气。

战机的改进工作,这是肯定的。

“目前在单发轻型战机的设计研制上面,已经接近尾声,样机的生产制造也已经开始,预计在今年内就能够进行风洞实验,地面静压实验等各方面的工作,年底或者明年初就能够进行试飞工作……”跟歼十配套的轻型单发战斗机项目,这个也开始了很长时间,负责人是由原本611所副总陈迪担任。

这是一个九院并不怎么重视的项目。

有着歼十众多的技术支撑,研究进展倒也顺利。

陈迪完全有些弄不清楚情况,为什么这样的会议,他们也会被要求参加。

甚至,刘一九从来都没有过问过轻型单发的战机,这个项目,是空军强烈要求,最后巴基斯坦军方也进来参与的联合研制项目。投资主要由巴基斯坦方面负责。

这个项目,被刘一九命名为枭龙……

原本,应该属于共和国最为年轻的飞机设计总师的杨伟,则是担任陈迪副手。

枭龙项目,提前了太多年,而且技术远比历史上应该有的枭龙强了太多。

刘一九不是不重视,而是觉得这个项目难度已经小了很多。

“双三工程,目前进展情况并不是太过理想。刘主任,咱们在目前的情况下,真的有必要继续下去吗?这是我们整个团队都非常担心的事情。高空高速,目前已经被各国放弃,即使美国的SR-71,在九零年的时候,就已经全部退役……”作为双三战机项目的总设计师冯道伦,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奈何高空高速战机,技术要求不断地被修改,使得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任何突破。

整个团队,都是弥漫着一股失落的情绪。

世界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继续在研究这样的战机项目。

高空高速,美国的黑鸟侦察机,那是战略侦察机,93%采用钛合金,这就使得制造成本极其昂贵,不是中国空军能够使用的;苏联制造的米格-25这种完全就是不锈钢疙瘩的玩意儿,这个年代,完全就是靶子一样的存在。

双三工程启动到现在,有着十年的时间了,消耗的经费不少,没有任何成果,冯伦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他也不考虑自己说了这话是否会对整个项目有影响。

哪怕是最终被取消项目,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要轻松很多,至少不会承担浪费经费的骂名。

每一次开会,冯伦受到的目光,都是异样的,他们团队在整个九院下属的同类型甚至全国同类型的设计单位中,地位是极其尴尬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大家是否都认为双三战机都已经落后了?美国人确实让SR-71全部退役,因为这些玩意儿是六十年代的设计,要想符合现代的使用需求,就必须得花费更多的经费去升级改造,同时,美国国防部计划重启两架升级之后服役,具体需要多少经费,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两架SR-71,每个月需要3900万美元的经费……”刘一九看着整个人憔悴了很多的冯伦,有些心痛。

研究这个项目,本来就需要扛着很大的压力。

高空高速战机,在目前已经被各国放弃了,主要就是动力设计方面以及材料上面跟不上。

还有一点,无论经过多少训练的战机飞行员,都无法长时间承受太高速度带来的过载。

3马赫的速度,飞行员一般也就只能承受五分钟。

战机跟运载火箭不同,要在空中做出各种机动动作,这就使得战机飞行员承受的加速度比宇航员更高。

“另外,虽然美国人退役了黑鸟,但是谁能够保证他们没有替代的侦察机?根据我们的消息,美国人正在研制一款速度更高的侦察机,具体情况我们的情报人员尚未弄到,唯一知道一个消息就是代号为曙光女神……”刘一九本来不想说曙光女神的。

美国人这消息保密太好了,而且现在不过是刚刚启动而已。

如果上面问起来,他真的不好解释。

“可是这个项目……”冯伦很想说,各国都已经放弃了。

目前国际上战机发展方向,主要是追求超级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超视距空战能力,已经隐身能力这四大标准。高空高速,真的没有谁探测。

冯伦他们也是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他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很难使得部队装备。何况,每一架的成本,超乎想象。弄出注定无法装备部队的玩意儿,不如一开始就不弄。

“咱们立项,不能着眼于眼前,而是未来。在八十年代,美国为了拖垮苏联,启动了星球大战计划,虽然,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吹牛,忽悠苏联人的,但是咱们需要看到这个战略计划的未来发展……”刘一九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随后继续说道,“但是苏联人建立了轨道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