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剧本框架(第2/2页)

迪斯尼始终没有想明白:同样一套东西,为什么突然观众就开始腻味了?不仅仅是钢铁侠一个角色,其他英雄角色也都是如此。百思不得其解的结果就是,他们决定在观众彻底不买账之前,多多挖掘角色的剩余价值,即使过度开发也在所不惜。

其实在兰斯看来,问题的核心并不复杂。以钢铁侠为例,如果可以在剧本里对托尼的心态转变稍加叙述,不需要像“黑暗骑士”那样深入挖掘,只需要像“钢铁侠”一样给予一个理由,然后围绕着理由串起一条支线,甚至可以加入小辣椒的角色分量,帮助托尼完成心态的转变。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剧情,让故事变得具有说服力;还可以丰富角色,让钢铁侠变得立体而复杂起来,反过来,角色的变化又可以带动剧情,衍生出更多具有深意的剧情分支。

比如说“美国内战”,钢铁侠站到美国队长的对立面,就会显得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剧情的精彩指数也势必将会直线上升。

漫威宇宙打算走轻松幽默的路线,这一点兰斯给予赞同,不是所有作品都适合像克里斯托弗·诺兰那样拍的;但增加角色心理变化,并不意味着就告别了轻松幽默,在爆米花电影里,只需要赋予角色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情感深度来源——爱情、友情、亲情都适用,就可以浅层面地挖掘角色深度,完成故事核心思想的建立和深化。

其实,“蜘蛛侠3”就曾经做过类似的尝试,但山姆·雷米撰写的剧本有些发力过猛了,衍生出毒液这一角色,使得故事有些荒腔走板;同时又没有能够对毒液的心理层面给予足够的支撑,甚至就连毒液的角色描写都十分肤浅,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观众满头问号,甚至大呼荒谬。

即使如此,兰斯觉得这种尝试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却不能像“蜘蛛侠3”的毒液一样,成为故事主线,只能像“黑暗骑士”一样,以支线的形式存在,却起到升华作品的作用——主线自然还是爆米花电影的正义对抗邪恶。

兰斯认为在托尼·斯塔克身上演绎这样的变化是正确的做法,但不在“钢铁侠”的剧本里,而是在“钢铁侠2”、“钢铁侠3”的剧本里,真正彻底改变续集的剧本。兰斯清楚地知道,“钢铁侠”的剧本已经足够饱满了,再添加内容就是画蛇添足,反而容易弄巧成拙,不过导致可以增加几个细节画面,埋下伏笔,其他真正的改动还是放在反派角色身上。

“钢铁侠”的故事在兰斯的脑海里存在着上一世的参照物,创作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当然,兰斯只记得故事框架,台词内容和人物塑造都必须由他推翻重来,说起来容易,但工作量也不可小觑。不过,比起“无敌浩克”来说,“钢铁侠”的故事框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简单轻松。

“无敌浩克”,这绝对是一个大麻烦,在上一世,绿巨人先后三次登上大屏幕,无一例外地遭遇了轰轰烈烈的惨败,即使是李安也没有能够力挽狂澜。现在,兰斯创作“无敌浩克”的剧本框架,他首先就必须将上一世的“无敌浩克”完全推翻,从头开始;其次还必须对绿巨人的角色、故事发展脉络全部重新整理;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绿巨人在漫威宇宙里的位置,这意味着兰斯需要翻阅大量的漫画,寻找灵感。

创意委员会倒是现成的参考顾问,但兰斯却不打算这么早就把主动权交出去,所以他又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一切都必须靠自己。这让兰斯回想起了当初构思“超人归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