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回娘家(第2/4页)

禹言心中惊出了一身冷汗,自己都在做什么啊,以前那个沉着果断勇往直前的自己到哪里去了?他头脑渐渐清醒过来,对这种事情有了一个最直接的看法,随心所欲,顺其自然,让该来的都来吧,没有必要整天把自己关在死胡同里。

他想通了这些事情,心里顿时开朗起来,对一语惊醒自己的候芸暗暗感激,正在开车的于紫彤也递给他一个询问的眼神。禹言冲她们二人微微点头,自信的微笑又浮上了脸庞。

上午的活动是于紫彤带领禹言和候芸去创力世纪的加工厂,这也是禹言要求的,加工厂是他们的未来,发动机改进装置就是在这里开发出来的。

这个加工厂面积不大,零配件加工使用的是国外淘汰的某条生产线,于紫彤的父亲他们自己动手进行了改装,虽然谈不上先进,但是加工出来的零配件规格很高,更为难得的是这样一个小厂小线管理很规范,工人们步骤清晰,动作熟练,所有的工艺操作都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一切都井井有条。

丁叔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瘦瘦高高,精神矍铄,听了于紫彤的介绍,激动的握住禹言的手说:“感谢禹先生的无私援助啊!没有你,咱们这个生产线就全完了。”

于紫彤又指着丁叔旁边的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道:“这位丁鸣全大哥,是丁叔的公子,清合大学的高才生,专修工业制造的,这条生产线就是他负责管理的。”

清和大学是与天京大学齐名的顶尖名校,工业制造更是其中的拳头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国内供不应求,虽然不知道丁鸣全为什么委身这里,但光看生产线的管理情况就知道这确实是位难得的人才,禹言忙握住他的手道:“只看这条生产线,就知道丁大哥是真正的人才。”

丁鸣全笑着说:“哪里,哪里,我在这里也只是帮帮小彤的忙。”丁鸣全含笑望着于紫彤,眼中射出柔和的光芒。禹言瞧在眼里,知道他恐怕是为了于紫彤才留在这里的,便微笑看了于紫彤一眼。

创力世纪的骨干除了眼前这两位,还有一位是于紫彤父亲的弟子赵光汉,目前正在国外进行发动机改进装置的测试工作。丁叔一直是负责总体规划的,他也是于紫彤父亲的老上司,是造车计划最忠实的拥护者。

于紫彤将和安凯集团的事情讲了一遍,又讲了禹言注资三千八百万却只要六成股份的事情。以丁叔持有的原来公司的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在增股后理应持股不到百分之四,现在禹言仍然让他继续持有原来比例的股份,事实上也就是他的股份增值了接近四倍。

丁叔感激的道:“小禹啊,谢谢你,不过我不能占这么大的便宜,我想将一半股份拿出来,用作员工持股,这样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想大家知道了公司获得注资的消息后工作热情一定会更加高涨的。”

最后协商的结果是,禹言继续持有六成股份,于紫彤持股百分之十五,丁叔父子共持股百分之七,尚在国外的赵光汉增持股百分之四,剩余股份全部用作员工内部股份。

股份分配完毕,禹言和于紫彤将自己二人商量的意见对两位专家讲了。丁叔半天没有讲话,思索良久才道:“小禹啊,你别怪我讲话太直白,有些问题你想得过于简单了。”

禹言忙道:“丁叔,您对我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有什么话就直说,咱们大家再集体商量该怎么办。”

丁叔点头道:“我们这些年一直想造车,年轻的时候是凭着一腔热情,以为只要咱们努力,就一定能造出来,这么些年下来,你也看到了,国内有谁造出来过?”

禹言点点头,丁叔继续道:“造汽车是个工业设计和工业技术的集合,车型、发动机、底盘、框架、整装,涉及之广几乎就是一个产业链。以三千万资金要启动这么大一个摊子,那是完全不可能。所以啊,咱们只能一步步来,你刚才说的从发动机上着手,我认为可以考虑。咱们可以考虑先买一个发动机技术和生产线,先造发动机,哪怕落后一点,关键是积累技术,底盘和车身可以先仿造,重要的是咱们得有自己的整装厂,先搞出来几台车,这样心里有底。研究院同步建设,发动机底盘车身慢慢摸索改进,技术力量强大了,才能推咱们自己的发动机、车型,才能打响市场。”

行家的眼光果然毒辣,一眼就点出了禹言的致命伤。要想快速发展并迅速赶上别人,在初级阶段,只能采用拿来主义,然后加以吸收改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先上什么项目,一定要选准。丁叔的意思很明显,先要上发动机生产线,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整装厂,完成初步规划。在这个摸索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核心开发力量,为进一步发展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