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第2/3页)

从远处走过来几个人,前面一人是教育局副局长朱永清,后面跟着的是昌东实验学校的校领导。

王桥看着朱永清加快了脚步,给吕琪介绍道:“前面那位是教育局副局长朱永清,你见过面,当年就是他到旧乡学校给你办的调动手续。”

吕琪这次到昌东,不想给除了王桥以外的任何人谈起失忆之事,她要凭着日记本和王桥的讲解,来一趟“昌东不失忆之旅”。

王桥抓紧介绍道:“朱永清以前是我爸的学生,后来当了师范校副校长。”

讲解到这里,朱永清已经来到了身边。朱永清目光全部集中在王桥身上,伸出手,道:“王常委,你好你好。”王桥道:“朱老师,到实验来检查工作?”朱永清道:“师范校变为实验中学,管理上一直有些不顺,今天我和几个校长座谈,大家一起找找问题。”

实验校几位校领导,从正职到副手,依次就给王桥打招呼。

朱永清注意到王桥身边的女子,觉得有些眼熟,可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他曾经帮着吕琪办过调动手续,与吕琪见过一次,只是时间太久,记不起来了。

吕琪落落大方地走过去,道“朱局长好,我是以前在旧乡学校工作的吕琪,你帮我办过调动手续。”

经吕琪提醒,朱永清恍然大悟,道:“难怪我这么眼熟,原来是吕老师。吕老师在哪里高就?”

吕琪道:“我刚回国,还处于失业阶段。”

朱永清道:“吕老师是海归,是继续留在海外还是回国?”

吕琪笑道:“你都说我是海归了,当然是回国,否则叫什么海归。”

朱永清拍着自己额头,夸张地笑道:“我这是犯一个吕老师,你贵姓的错误。”

聊了一会,朱永清邀请王桥和吕琪一起吃饭,自然被王桥婉拒。

等到朱永清等人离开后,吕琪道:“我的应答还算不错吧,朱局长完全没有怀疑我失忆。”

王桥道:“这个不算,朱老师只见过你一面,或许根本不记得了。明天旧乡几位熟悉的老师聚齐,你能过关,那才算是真的过关。”

吕琪道:“按照我的日记,以及你的讲述,我以前性格比较内向,话不多。现在十年没有见到这些老师,我可以继续内向,多听,少说,遇到不明白事情就装哑巴,实在装不过去你就打圆场,他们应该不会怀疑。”

“那我就来考考你。”王桥将几张相片拿出来,让吕琪辨认。

吕琪脑海里有那张集体相的底子,又看过日记中对几人的描述,依次答道:“这是和我一个房间的李酸酸、这是当了副校长的赵良勇、这是那位被判刑的赵海、这是个子最小的邱大发,这是目前在县委办工作的刘友树,曾经抢险救灾。这是小学的校长王勤,这是老校长代友明。”

“回答完全准确。”王桥将相片收起,又建议道:“我们在学校转一转,再到火锅肥肠馆。我们曾经去过火锅肥肠锅,在你脑中,能不能勾勒出这个土餐馆的大致形状。”

吕琪道:“我的日记中记录过这个餐馆,大体上就是阳州那些小馆子的样子。”

两人在校园内转了一圈,再出校门,来到离学校不远处的火锅肥肠馆。

火锅肥肠锅开了店面堂皇的新店,生意依旧火爆。这间老店同时保留下来,并且一直在营业。

吕琪站在自己曾经来过的小馆子外,打量着具有浓郁昌东色彩的小馆子。

餐馆大堂有六张桌子,围了三桌人在吃饭。坐在柜台后面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在低头看着放在柜台里面的小电视。

王桥介绍道:“以前的老板娘我熟悉,这个年轻女子就没有见过。”

王桥所熟悉的老板娘如今转移到新馆子,将老馆子交给侄女来管理。她的侄女是刚从一所民办大学毕业,心气挺高,对守一个小餐馆极为不耐烦。只是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很委屈地来到姑姑的店里帮忙。

食堂们吃得挺热闹,有一桌人在声调极高地划拳。划拳者嫌热,将上衣脱掉,光着上身。

虽然吕琪对国内就餐环境有一定理解,见到这种场面还是有点蒙圈,对王桥道:“也太吵了,说话都听不清楚了。”

王桥道:“这就是我们的就餐风俗,久了就习惯了。我订了楼下单间,上面要清静一些。”

两人就直接上楼。在楼上有一个服务员问清了来者是订了包间的客人,就将两人带进包间,特别强调道包间要收包间费。

二楼清静得多,一楼传来的划拳声不再刺耳,成为餐馆的背景声。

餐馆已经过了最热闹的时候,厨房人力充足,肥肠火锅鱼很快就端了上来,依然是脸盆大小的盆子,金黄色的肥肠、雪白的鱼片、绿色的葱花、鲜红的辣椒,构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腾腾热气中有浓郁的香味,从味觉上让人舌底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