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变化(第2/3页)

“这是王桥的意思还是冉阿姨的想法,多半是冉阿姨的想法。”

“如果是王桥的意思,我该怎么办”

张晓娅跑了两圈,突然意识到“我该怎么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她心跳加速,汗水在额头形成细细的小珠。

“肯定不是王桥的想法,否则依着他的性格,肯定要说出来。”这是张晓娅的推断,有了这个推断,她心里又轻松,又失落,复杂得很。

吴立勤就站在篮球边上,看着如花一般美丽的女儿在篮球场边上跑步,心情也矛盾得很,既想女儿有一个好归宿,又担心遇人不淑,嫁到另外的家庭受苦。

吴立勤想着女儿和王桥的事情柔肠百转,另一个主人公王桥却完全蒙在鼓里,他整个心思还是放在工作上。主观上,他想做出些成绩,做出成绩是责任使然,同时也是走得更高更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作为城关镇镇长,就算你想偷懒,不去找事情做。事情都会如影随形找上你,让你无法躲避。

星期一,早上八点,王桥步行上班。刚到办公室门口。接到郭达电话:“刚才接到县委办通知,请王镇和宋书记于九点半钟到吉书记办公室。”王桥问:“具体是什么事情”郭达道:“我问了,老唐不说,说你们到了就知道了。”

王桥赶紧上了楼,先去看宋鸿礼的办公室是否开门。

“你找我”宋鸿礼提着包。出现在楼梯口。

王桥道:“吉书记让我们两人去谈话,是什么事啊”

宋鸿礼道:“我也在琢磨此事,我们两个到吉书记办公室谈话,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突发事件,二是有重要安排。突发事件暂时可以排除,看来有重要安排。”

王桥道:“莫非谈青桥村六步议事规则”

宋鸿礼道:“应该不是。”

三社公路顺利地结束了,目前就等着办理硬化手续,前期修路有集资款,算是第一阶段工程;后期硬化则是国家投入。算是第二阶段工程。

这一次青桥村六步议事规则在三社的实践算得上十分成功。公路修好以后,按照当初制定的规则,由选出的四位代表最后进行了工程验收和结算。整个资金使用情况是先用县里补助,再用村民资集,结果工程验收后结算后,集资款还剩余了4479元。乡政府按人平0元如数退还给了村民。三社公路建设的事例在青桥村甚至在整个城关镇的村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集资向来有去无回,只能追加,从来没有退回。虽然每人只拿到0元退款,却赢得了所有参加集资村民的信任。这一次修路是扯皮纠纷最少。工程质量完成最好的一次,也是干部受到大家齐口赞扬的一次。

工程第一阶段完工以后,城关镇根据县委县政府各个口,分别报送了详细的汇报材料。在昌东组织简报中刊登了这份汇报材料。但是,昌东组织简报只是用了几十个字来登了一条消息,将三千字的汇报材料放弃了。

昌东组织简报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有份量的内刊,也要报送给市委组织部,没有在这上面登出全文,让宋、王两人都觉遗憾。

宋、王以城关镇名义又与县委办喝了一次酒。把汇报材料换了一个形式交给了县委办。县委办基本同意在昌东信息上登载主要内容,但是,还没有出来。

因此,宋鸿礼不认为吉书记所谈之事与青桥六步议事规则有关联。

两人急急忙忙来到了县委,刚走到吉书记办公室门口,秘书小张走了过来,满脸严肃地道:“你们到我办公室坐一会,华县长在吉书记办公室。”

他给宋、王倒了水之后,就坐在电脑前专心致志地看材料。

有其他部门领导到办公室,都不由自主地放低了音量,也不抽烟,就提着包在小张办公室等待。

王桥刚刚与广南省委常委王国栋、山南电力系统二把手张大力在一起吃饭、聊天,见惯了大领导,在面见吉之洲时就心情平静,态度是端正的,但是没有了诚惶诚恐的心情。

等到十点,华成耀才离开。

宋鸿礼和王桥以第一顺序来到了吉之洲办公室。

吉之洲端着茶杯喝茶,然后对站在桌前的宋、王二人道,“你们坐嘛。”

宋鸿礼和王桥就坐在会客的沙发上。

吉之洲低头看了一会文件,这才起身,将两人叫到挂着的昌东地图前,道:“从去年到今年,招商力度很大,现在麻烦就是落地。”他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又道:“小竹河管委会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任务是抓工业,他们不管村社。小竹河有相当多的厂区在城关镇地盘上,要落地,城关镇任务艰巨。”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是吉之洲提得很响亮的口号。

这两年集全县之力招商,有了好几个大成果,却无法让企业落地,这让吉之洲感到十分不满和恼火,经过反复考虑,下定决心在人事上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