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改革进行时(下)(第2/3页)

但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铸管厂本就是濒临倒闭的工厂,提前进行了改革,勉强也可以够得上这次试点的要求。于公来说,不管整个试点如何,起码不是“全军尽墨”总还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工厂交差。既然是试点,就要允许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只要成功的比率高过失败的比率,就不能算太差。于私而言,挂上改革试点的招牌,搞好了,严明可以累积很厚的政治资本,有利于他今后的发展。

都将人家发配到“边疆充军”了,总得尽可能捞点好处。

严玉成又是惊讶又是好笑,说道:“好家伙,你这一下就搞了四个工厂,不是典型就是代表,那我们的摸底清查都不用搞了,就定这四家工厂好啦。”我笑道:“我只管提参考意见,具体怎么搞法,自有诸位领导决定。”严玉成笑道:“不错嘛,一个月不见,又长进了。”呵呵,这话在严市长嘴里说出来,就算是很高的赞誉了。

老爸却皱起眉头,说道:“都是机械制造业的工厂,代表性不够……”我闻言一愣。

这话在理。

大约在我心目中,还是以腾飞总公司作为参照的。因为柳家山走的是实业报国的路子,对于经营管理机械制造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于国营企业的改革,应该可以提供很不错的思路。

但作为一个全省的试点,仅仅只关注制造业,显然是不够的。

“仓促之间,能想到这么多,已经不错了。”严玉成反倒一再为我说话。

“晋才啊,试点办的办公场所,选定了吧?”老爸点点头:“就安排在市政府办公楼三楼,两间办公室,挤了点,先将就一下吧。”严玉成一摆手,说道:“办公条件艰苦点,无所谓,关键是干好工作。”李勇和江友信一齐点头称是。

能在市政府办公楼办公,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嘛。挤点就挤点,没事。

“李勇,友信,你们明天就搬过去正式办公,先把场面支撑起来,调派给你们的人员,要尽快到位,尽快开展工作。”不知不觉间,严玉成对李勇的称呼也变了,省了“同志”二字,直呼名字,更透出了一些亲热。

李勇连连点头,脸上闪过一抹激动。

他明白,自这一刻开始,他算是正式挤上了“严柳系”的大船,往后能不能得到进一步重用,就要看他这次的表现了。

我说道:“严伯伯,爸,我还有一个建议。”

“你说。”

“这个试点办,我看可以增加几个编外的顾问,比如柳家山腾飞实业总公司的柳晋文董事长,江口市亿昌置业有限公司的金富昌董事长,五峰酒业有限公司的胡家辉董事长,都可以列名。”严玉成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赞许道:“这个提议不错。”这几位,都是目前宝州实业界和商界大名鼎鼎的顶尖角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各有千秋,又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所有制模式,聘为顾问,确实可以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况且他们手头,都掌握着不菲的资金实力和深厚的市场人脉关系,说不定就能用得上。

李勇和江友信办事能力绝强,果真在次日便搬进市政府办公楼上班,然后分头行动,将本单位定编人员一一召来报到,第三天“试点办公室”就正式运作起来。

而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管理科那边,早已落实了住房,同时派出人员车辆,与“试点办”人员的家属一道,呼啦啦将家给搬了过来,算是解决了后顾之忧。

江友信如今成了副处级干部,照例要分配三室一厅的住房。综合科知道他是柳副书记的乘龙快婿,自然不会怠慢,给他优先安排了一套房子,条件较之李勇这位正处级主任的住房也不差分毫。江友信便推辞不受。

他深知自己上这个副处级,不晓得有多少双充血的眼睛嫉恨交加地盯着呢。现在工作尚未展开,先就住进了三室一厅的套间,搞不好又有人要告状了。

他拒绝的理由倒也充分,爱人在银行分配了房子,小是小点,现在还没要孩子,足够住了。要综合科将房子留给更加需要的同志。

综合科长还道他是惺惺作态,欲迎还拒,便笑容满面地说乃是柳书记亲自吩咐的,一定要让试点办的同志没有丝毫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市里领导的指示,还是要遵照执行云云。后来见他推辞之意甚坚,也不好勉强,只得夸了几句“江主任风格真高”讪讪的去了。

江友信倒不是假撇清,他和老爸的性子十分相近,凡事讲究个实用,觉得为了一套一时半会根本用不上的房子授人以柄,完全没有必要。

这个事情,大姐是全力支持的。

晚上,我去了大姐家。

自从两人结婚后,江友信就将家安在了宝州市,在向阳县,一直是住的单身宿舍。两地分居,也是他们一直没有急着要孩子的原因。江友信怕大姐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上班,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