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只争朝夕 第110节 常委会之高手出手(第2/3页)

作为一个市委书记还在抽十来块一包的烟,换了别人可能会觉得有些掉份儿,不过陈英禄就喜欢抽川烟,像中华、玉溪、极品云烟这种价格昂贵的货色。他反而觉得少了些味道,别人都说他是家乡情结,他也觉得可能有这种心理情结在里边,除了蓝娇和红娇这两种烟,他几乎不抽其他的。

重重地将烟蒂捺在烟灰缸里,陈英禄扫视了一眼四周,赵国栋伏案疾书,也不知在写什么,常委会有专门记录的人,似乎不需要他来当记录员;付天则是满面沉思之色,宛如学者在思考哥德巴赫猜想;殷景松如老僧入定,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如果不是眼睛微微睁开,眼珠偶尔一动,差一点就要以为他睡着了。

其他几位常委也都是神态迥异,但是有一点相当明显,那就是谁都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率先发言。

陈英禄知道常委们都在观察自己的态度。

事实上在常委会之前不少常委也就或明或暗地探知过他的态度,但是他想了解一下常委们的真实看法,不想自己的观点意见影响到他们,所以前以还不成熟,还需要仔细琢磨研究一下为名没有正面回答,这大概也是常委们都不愿率先表态的缘故。

“哪位先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一个探讨的机会嘛,市政府拿出的这个方案相当细致翔实,而且几天前就到了每位常委的手中,相信这么几天来各位都有了较为直观地认识了解,这也是事关我们怀庆城市发展大计,诸位都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智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陈英禄见众人都还是有些相互推谭,皱起眉头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提出自己看法来供大家参考探讨,代表个人意见而已。”

邓若贤知道这些人都在窥探陈英禄的态度,但是他知道自己没有必要等,合上笔记本抬起头来:“陈书记,要不我先来讲几句,抛砖引玉,不对之处,大家都可以指出来。”

“好,若贤,你也是分管过城建工作的,我相信你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看待问题。”陈英禄欣慰地点头。

付天琢磨着陈英禄这句话的含义,邓若贤的态度早就明朗了,可陈英禄却说他能够客观公正的拿出看法,这是什么意思?要么就是陈英禄认同赵、邓、许的观点,要么就是吕秋臣或者陈英禄说通了那若贤反水,但是付天觉得第二种可能性不大。

略一思索,付天就琢磨出味道来了,看一看邓若贤的态度也就基本上能确定陈英禄的态度了。

“方案我看过几遍了,甚至我还对照着方案到几个重要的关节点去实地勘察了一番,也对照了近三年和今年我们怀庆经济发展状况来思考过。”邓若贤平静地道,并没有理睬吕秋臣等人的目光。

“说实话,对于最初的方案我不太赞同,当时和吕市长的观点差不多,觉得方案有些超前,对于这个方案中规划的城市发展进度是否符合我们怀庆经济发展进度持怀疑态度。”邓若贤言简意核,“但是后来许市长提供了不少国内外关于城市建设带动促进经济展的一些典型范例资料,尤其是城市建设对于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难以想象的推动作用,我自己也抽时间去查阅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我的观点就有一些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第三产业将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推动第二产业的技术升级,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三产业的展取决于多种因素,我的个人理解是,资本包括金融资本、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高技术高素质人才、不断展创新的科学技术这几项因素是第三产业展的核心动力,而一个地方你想要获得这几个核心要素,就必须要有一个可供承载的载体。”

“这个载体是什么?是城市。”邓若贤侃侃而谈,“但是并不是随便一座城市就可以成为吸聚这些核心要素的载体,要让这些要素吸附而来,这就需要我们的城市上显示出优越于其他城市的特点亮点,而城市建设则是打造塑造这些特点亮点的手段。”

“我在和省城市规刮设计院的几位专家进行沟通探讨时,他们也提出了类似观点,认为怀庆的先天条件相当好,而怀庆不能走以往老路,只图在传统工业上做文章,而应该志存高远,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纽带,力争将怀庆打造成为一个依托科学技术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升级的新型城市。”

“我们与周邻的省会安都相比在许多方面差距很大,而我们要做到刚才所说那一点,就必须要在城市这个载体的规划建设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