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话题偏了(第3/3页)

张松年听出李靖平这种平和交流的语气,是真的对他的相关报告感兴趣,而不是只想自上而下的做一个评判,当下也就横下心,也不怕说多说错什么,唯唯诺诺也不是他的风格,这种时候尽情发挥最好,就道,“我们南区在进行这些行政改革的时候,其实还是整体寻求了理论上的意见,寻求了科大方面的支持。”

“科大?”李靖平点头,“科大倒是有丰富的专家资源。”

“我们政府和科大合作,交由相关领域的教授专家来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而专业机构也会聘请这些专家作为相关的顾问,这样就有了专业性的支撑……”张松年张大嘴笑,“其实不瞒李市,南区模式的改革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我之所以坚定这套模式,也还是从科大开始……我女儿就在科大读书,科大里面人才济济,其中有一位小女的同学,就是伏龙公司的董事长程飞扬的儿子。”

说了张松年又觉得会不会自己这聊得太过跑题了,但看面前李市的神色如常,并没有半点不耐,张松年又继续,“要不怎么说实践才有说服力,伏龙公司如今有这么好的发展,和其在科研上面的投入分不开,而这家民企的科研投入,自然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中有些经验的总结,委实是政府部门所忽略的,甚至也是以前没有魄力去做的。就比如责任倒查机制,这些以前只是一个口号,并没有如实落实在制度上面……”

面前的李市开口,“你说的那个男生……”

“是。这个科大男生叫做程燃。其实你上次科大调研的时候也见过,就是CQ的李明石看好的那个科大学生。我女儿请客的时候他来了我家一趟,本来是持着和科大学生聊一聊,了解一下大学生思想的想法……结果没想到获益颇多,这个男生本身成长的家庭背景,还有其个人能力上面,就与众不同,给了我很多启发。”

“你……从他那里,得到的启发?”

感觉到李靖平话语里的迟疑,但张松年想来也是如此,毕竟当初和程燃交谈的时候,他也受到了不少的震动,但很可能因此让李靖平怀疑他的觉悟和能力,所以张松年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程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这个男生确实不一般,川省高考状元,不去清华北大,被李太行院士特别邀请进入的科大,李院士都看好他,进校到如今,就在科大做了很多事,而且就已经建立起了集成电路设计团队,李太行院士,还有好几个计算机专家,都甘愿成为他的团队一员,这是看好他的个人能力和潜力……我好像还没有说,他们目前似乎取得了英国的一项关键技术,这项技术有助于他们研发出突破性的芯片……”

“正是如此,他当时跟我交流,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大不大胆,大胆。但很有开创性和建设性,我有好好考虑和揣摩,摘取其中可以实践的地方……就有了‘南区模式’……”

李靖平道,“你和他……所交流,就交流出了你的‘南区模式’?”

“当然,还有科大方面的支持分不开。其实有些教授和研究员,我也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提到这些,张松年眉飞色舞,很想把内心里的那些激情全数传达。毕竟从刚才的交流中,他已经可以明确,李靖平是很关心他们南区模式,很感兴趣的。

而现在,他所看到的是这位南州一号强力人物眼神越过他直视前方,应该正在消化对方才他所说的那些话语,略有些失神。

片刻后,这位李市转过头,正视着他,问,“张区长生得是女儿啊……也读科大,栋梁之才啊……女儿目前,多大了……”

张松年还欲待交流的满腔振奋略有些阻滞。

咦,这话题怎么偏得有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