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过招(第2/2页)

“去年的时候,我们就和市里草签了特斯拉在这里建厂的协议,”冯一平说,“坦白说,综合考虑,我个人非常希望,这个项目最终能在这里落地,毕竟,在五里坳建设特斯拉这样的项目,确实有些不现实。”

书记忍不住又笑了,指着冯一平说,“你啊你啊,真是又大气又小气,依你的意思,怕是恨不得把你所有的项目,都投在五里坳。”

“嘿嘿。”冯一平有些憨憨的笑了笑。

“只是,听你这意思,好像特斯拉最终还不一定在这里建厂?一平,这可不像你哦,一直以来,你都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书记说。

他此时终于也不像之前那么轻松。

毕竟,特斯拉是一个汽车项目,还是一个技术领先的纯电动汽车项目,去年,他还向冯一平争取过,把这个项目放在省里呢。

如果这样的项目,在他上任之后告吹,那无疑会给他带来不小的压力。

“综合考虑,尤其是老领导你在这里,我个人当然非常希望这个项目,能尽快在这里落地。”

“特斯拉在世界各地的路试,都已经接近过半,离量产已经越来越近,其实,这些天,我们天天都能接到熟人的电话,问特斯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上市。”

“尽管都还没有公布售价,各种熟人交过来的订单,就已经有上万辆。”

这主要也是因为,他们的朋友圈中,为了追求时尚,不在乎这点小钱的人太多。

“我看过相关的报道,特斯拉,确实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书记说,“所以,为什么不尽快启动国内工厂的建设?”

“我自然是这样想的,而我比谁都清楚,未来要想让特斯拉的产量,满足用户的需求,肯定不能指望美国的那群贵族工人,只能依靠我们国内的工人兄弟。”冯一平说得很坦率。

书记抓重点,“你的意思是,特斯拉未来在全球,主要会有两个生产基地,中国和美国。”

冯一平点头,“在我的规划中,是的,我想,届时特斯拉美国的生产基地,主要是负责供应美国的需求,而在我们国内的生产基地,会供应全球。”

“那就是,实际上国内生产的特斯拉,有相当一部分,会用来出口?”

“在前期,应该会有大部分是用来出口,”冯一平说,“比如说在欧洲,他们不但对排放的要求更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也更强,因而会更青睐纯电动汽车。”

书记连连点头,在国内,无论是怎么样的经济强市,出口,始终会是当政者最在意的一个经济指标。

而汽车这样的高档工业产品,对出口的拉动,无疑是巨大的。

“那么,目前最大问题是什么?”他直接问。

“特斯拉在美国的工厂,目前也正在选址,美国各州,都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所以,董事会要求我,在中国的工厂,也一定要得到同等的待遇。”

“这些应该不是问题,”书记说,“对这样的项目,我们自然能提供最好的条件。”

“但美国那边,还会提供现金补贴,至少10亿美元级别的,”冯一平说,“这就是我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这个,”书记看着他,“能让一平你都开口问我要钱,那一定有充足的理由了。”

这话说得,冯一平笑了笑,递给他一个文件夹,“这是美国各州给出的大概条件,还不是最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