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风乍起(第2/2页)

在电话里让赛欧菲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之后,他觉得,他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工作好做,拯救这两支基金,而让贝尔斯登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最好办法,就是宣布这两支基金倒闭。

他收起手下们所给出的最后的解决意见,拿着一个文件夹,找到了贝尔斯登的CFO,山姆莫里纳罗,“山姆,我们觉得,最好还是放弃吧。”

在神情肃穆的莫里纳罗面前,此时因为雷曼兄弟还状况良好的莱恩,显得有些轻松。

“我理解你的顾虑,也明白你的心情,但是相信我,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抱歉,我们尽力了。”

这是他能给贝尔斯登最大的同情。

话说回来,对华尔街的巨头来说,谁还没有亏损过呢?

头上的白头发都多了不少,看起来好像也瘦了不少的莫里纳罗收起那份方案,“谢谢你莱恩。”

“只是,我们必须等。”

“等?”

“是的,等。”莫里纳罗说。

他相信,虽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莱恩轻松的态度,就可以窥见一斑,但这个时候,一定也有同行,遇到了和自己一样的问题。

如果是由其它的同行,先宣布这样的结果,贝尔斯登再跟进,虽然损失,依然免不了,但却不至于让公司的声誉遭受太大的损害。

因为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人们往往只对第一个出现的人印象深刻。

跟在其它同行之后宣布,那其实就在对外界说,看,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这是我们这个行业所遇到的问题。

他非常清楚,声誉,这个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他们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有多么重要。

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

他非常清楚,现在的状况,看起来虽然难,但肯定不是最难的时候,接下来的日子,才是最难的时候。

那样的时候,他们更需要这样的好声誉,以免有更多对贝尔斯登失去信心的用户挤兑、赎回。

面对那样的情况,就是一家运转良好的金融机构,都会无法应对,何况是他们这艘看起来已经漏水,还有更多的地方看起来即将漏水的破船。

在这样灰暗的日子里,一个难得的好消息是,这一次,他们并没有在等待中煎熬太久。

8月的第二天,大洋对岸的欧洲同行,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因为他们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的莱茵兰基金,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可能遭到巨大损失。

为了避免引发太大的不良影响,他们对外的声明中,只说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之后,发现总资产中有62亿欧元资产为“困难”证券。

并说,“风险可控”。

但德国央行,随之召集德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一篮子计划,无疑非常清楚表明了他们的状况,远不是他们声明中那般轻松。

冯一平的电话马上被打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