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忠告(第2/3页)

有些事,确实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说,这都到了年底,又是在省里希望省籍的商人,希望他们加大对家乡投资的会议上,你要真的公开说省里的有些机关和官员,还是和沿海一些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那才是真的棒槌。

客观来说,在任何地方投资,包括在欧美投资,都会遇到问题,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座的这次都能受到省里的邀请,参加这次会议,这完全说明了在省一级的机关,对他们的重视,这就是一个利好的条件。

真说起来,今天在坐的各位,都能有省领导亲切接触的机会,但在他们经商的省份,可能还真难有这样的待遇。

“……客观的说,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和沿海发呆地区比,我们省的底子还是比较薄,但是,最开始,沿海发达地区,不也是在很薄的底子上,这么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的吗?”

“我们都知道,在商业领域,是难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这种情况,现实是,那些早入场的同行们,把地都已经占得差不多了,我们这些后来的人,别说找棵树乘凉,就是想找块地方立足都难。”

“因此,嘉盛愿意乘着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大战略的东风,加大在省内的投资,在抓住更多好机会的同时,也能为我们家乡亲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想,和我一样,大家创业的想法,也是想让自己,想让身边的人日子都过得好起来,我相信,和我一样,还有不少朋友,依然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希望我们未来在省内,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和我们的家乡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金翎在鼓掌的时候,忍不住鄙视了冯一平一番,还说不耐烦出席这样的会议,但看你现在多适应。

给你拟的稿子上的话,你是基本都没说,但看你的讲话,让台上的那些领导多高兴,领导们恨不得站起来拍手了都。

“谢谢,谢谢大家的掌声。”冯一平向台上的领导和台下的同行致谢。

“因为大家都是自己人,我这里还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大家马上静了下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和之前的那些话相比,冯一平现在准备说的,应该是干货中的干货。

“虽然还看得不太清楚,但我个人确实觉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世界经济,会存在一些变数。”

在大家都竖起耳朵的时候,刘继忠又摇头,切,糊弄谁呢。

“这个变数,会怎么开始,后续怎么发展,我现在也不能确定,但我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变数,届时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一些产品的出口。”

“所以我觉得,如果在座的各位,公司的主要业务,依赖于出口,可能是时候要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准备好两条腿走路,这样才最安全。”

不少人郑重起来。

冯一平能在这个会议上,这么明确的说出这样的结论,可见他虽然说得谦虚,但他对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看得足够清楚。

恰好,今天参会的好几位嘉宾,主要针对的就是国外市场。

相对来说,外销的单子大,利润不一定会低于内销,但相关的麻烦,比如说退换货等售后方面的麻烦,要少很多。

考虑到运费以及海关方面的费用,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远涉重洋的退回来的必要。

关键中的关键,是外销至少不会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国企会是个例外。

不会出现在内销时经常要账要到头痛,很多利润,最后都变成狗肉帐的状况。

但是,如果外销受挫,内销,那就不是愿不愿意的选择,而是必须做的选择。

外销,真的会如冯一平所说的一样,出现较大的问题吗?至少,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

比如在美国,经济增长减速,通胀提高,失业率增长,原油上涨……这些目前在国内相对影响不明显的因素,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就很大。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消费市场,就会迅速发展起来。”

“在去年,我们国家的GDP,就已经突破了两万亿美元,今年,我们的经济增速,依然会是两位数,人均GDP,肯定会突破2000美元,老百姓的收入,相对也有了大幅提高,购买能力和消费意愿,也都逐年提高。”

“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内销,接下来将会有大幅的提高,无论如何,选择此时深耕国内市场,我想会是一个不错的决策。”

“当然,希望各位在加大相关投资的时候,能尽量考虑我们的家乡,我们都知道,比如在物流方面,我们省就有着天然的优势。”

书记笑着看了高官一眼,两人又开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