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不乐观(第2/3页)

顿时,这个家伙收获了包括吧台小妹在内的酒吧很多女性的秋波。

话说,连冯一平都觉得,他这个动作真的老帅了!

然后,他毫不犹豫的说,“把你们最好的香槟都拿出来,我们要庆祝!”

反正不是自己掏钱,不花白不花。

马斯克看着冯一平笑了笑。

看得出来,他这会其实也挺高兴,那是,这可是好好的向特斯拉的工程师们,证明了他天才的实力。

“怎么,突然不怕喝酒了?”

“醉了就睡这儿,大不了,我们在旁边包下一家酒店来,反正,这张卡够刷的,不是吗?”冯一平说。

他自然也是真的挺高兴。

特斯拉,可以说是他投入最大,而且压力也最大的一个项目。

这原本就是一个研发难度极高的项目,冯一平决定不采用其它现有的汽车平台——原本特斯拉的第一款车Roadsters,采用的是莲花的底盘,而是所有的系统,全部从零开始研发的决定,显然又增加了不少难度。

说实话,随着引入的投资人越来越多,外界的期望越来越高,他对08年这个实现量产的节点,已经越来越不自信。

但只要有可能,他显然不想像马斯克一样,作一个跳票王,今晚电机系统研发成功,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再一次祝贺我们。”他拿着香槟,一路和大家碰杯。

“其实,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目前的成绩,还有一个因素很关键。”坐下来后,马斯克主动说道。

“是资金?”冯一平说。

马斯克看了他一眼,“是的,就是资金。”

这也是冯一平当初敢夸口在08年就出成果的主要凭仗。

原本的历史上,特斯拉在头几年,可以说全是在小打小闹,不然那会马斯克只不过出资几百万美元,就能成为特斯拉的大股东和董事长。

但到了冯一平手上,截止到上个月底,砸进去的钱,已经接近6亿美元。

他原本占股60%,在接连引入了几位大佬以后,他的占股减少到54%,也就是,就他一个人,就朝这里砸了超过3亿美元。

原本特斯拉一直到06年,好像都在一百多人的规模,冯一平是一上来,就搜刮了超过一千人的杰出的工程师队伍。

资金投入是原来的十倍以上,员工规模同样是原来的十倍以上——就不说员工的平均水平,也比原来的特斯拉要高,这同样是他有信心,在08年出成果的主要原因。

充足的资金,有时候还是很有战斗力。

“充足的资金,是我们实现很多突破的前提保证。”马斯克说出了和冯一平想的差不多的话。

“SpaceX那边,是不是因为资金的问题,影响到了研发进展?”冯一平问。

“是的,是有不小的影响。”强人马斯克难得的叹了口气。

“可惜啊。”他看着冯一平说。

冯一平明白,他说的可惜是什么。

自己是有钱,和他关系也不错,但显然,在SpaceX这个项目上,他们不能合作。

美国政府对商业的支持,可不仅仅是只停留在口头上。

不管是马斯克的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是贝佐斯的Blue Origin(蓝色起源),都得到了NASA的大力支持。

NASA向他们开源了不少技术。

而航天技术,对任何国家而言,都属于尖端科技的范畴,签于冯一平目前还是中国公民,鉴于中美的关系,这样的项目,他自然最好是碰都不要碰。

也不要想着通过层层包装的离岸公司去投资的想法,美国的相关机构,对这些公司的审查,定然非常严格,你包装得再好,他们只要想查,就一定能查出来。

而且他们一定想查,毕竟,运载火箭,如果把发射部位换成弹头,那就是弹道导弹。

当然,这些原因,不用明说,他们交换个眼神就能明白。

“如果可以,找找佩奇他们,他们俩,现在钱多到都让理财公司发愁。”冯一平笑着说。

“我是有这个想法,但是,还是等等看吧,”马斯克和冯一平碰了一下,“最好还是要有了一定成绩以后再谈。”

“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冯一平说,“不过各位,虽然我们在今天,取得了了不起的进展,但总体来看,形势其实还不容乐观。”

“原来我们已经取得过共识,在研发工作圆满结束之后,就是不考虑各个零部件的生产问题,我们设计的这些很多都是全新的零部件,测评和验证,可能就需要三年的时间。”

“也就是,如果想在08年拿出作品来,最迟明年就得进行这项工作,也就是,我们最迟要在今年年底完成所有的研发工作,而目前到年底,只有半年多的时间。”

“但看看我们的进展,传动系统,目前依然卡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