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连锁反应(第2/3页)

“哦帕尔马特、费奇,我没有针对你们的意思啊。”

“没关系,我们就是想这样做,可以前也没机会。”费奇摊了摊手。

“所以冯,你现在清楚,如果我们自己拍片,自己发行,自己宣传,将会增加多少收入,减少多少支出,最后多产生多少利润吗?”帕尔马特问。

“清楚了,”冯一平重重的点点头,“发行业务,我们一定要做。”

“只不过,短期内,比如在今年和明年,我们如果有电影问世,恐怕还是六大的发行渠道更好。”

一个新嫩的,此前没有任何成绩的发行公司,无论是在排期,还是排片上,自然不可能跟六大这样已经给院线创造了大量利润的发行商,享有一样的话语权。

“这样,费奇,你届时联合奈飞一起,和我们的六大制片厂,我更倾向于是迪斯尼或者是福克斯,看看能不能谈一个三年的发行协议,分成尽量控制在10%左右。”

“有哈斯廷斯的支持,我想我应该能完成这项工作。”费奇说。

哈斯廷斯,可是掌握着他们DVD租售的关键人物。

“那么接下来,我们必须成立一家发行公司,以便将来为漫威和奈飞服务,哈斯廷斯,别不高兴,多一个渠道,就多一条路,这总是好事,对吧。”

“我没有,”哈斯廷斯忙说,“冯,我觉得你说对,就是不为了在电影院上映我们的电影,只是为了获奖,我们也需要专业的机构来帮我们运作。”

这就是另一个公开的秘密了,比如奥斯卡,有志于角逐奥斯卡奖项的那些电影,没有不为此展开各种公关的。

我们国内其实也一样,不然,为什么会有一些没什么演技的明星,得到了含金量很高的奖项?你真当那些评委都是瞎的啊,不过是工作做得太到位而已。

“另外,我建议,这个发行公司负责人的人选,可以征求康明斯的意见,好莱坞的投行里,就有不少专职负责电影投资的高管。”他补充了一点。

“嗯,我会记住这一点。”冯一平点点头。

如果华尔街有合适的人选,确实不错。

华尔街,那可是个联通四海的地方,在那里混成高管的,不但都是人精,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脉。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我们成立的发行公司,能够活下去。”

如果成立一家发行公司,只是专职为漫威和奈飞服务,那成本未免太高。

“除了在各电影节找机会,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尽量创造一些机会。”

他又抬头看着晴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低下头的时候,隐隐绰绰的看到,下面的那处房子的后院,好像有两个人在晒日光浴,柯林斯一定是逃课了。

“我想,可不可以这样,伦道夫,我们Youtube,新增一个项目,发起和举办一个世界级的微电影大赛。”

“微电影大赛?”伦道夫眼前一亮,“这个好。”

虽然在国内,那部差点气死大导演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目前还没面世,但在世界范围内,微电影,已经成为了一个新浪潮。

对于Youtube来说,能够举办这样引起很多人关注的活动,肯定是好事。

“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策划,我只是希望……”

“让新成立的发行公司,有结识一些新生的,或者新锐导演的机会?”伦道夫秒懂冯一平的意思。

“不仅仅是结识,发行公司也可以视情况,投资这些新人的电影。”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可想而知,在电影节上想捡漏,总是一件几率不大的事——当然,有冯一平的帮助,这几率自然也会大一些,但肯定莫若先交好一批好苗子更有用。

新人的电影,一般投资都不会太大,而这些不会有太大投资的电影,才很有可能出现大赚的机会。

很简单,一部投资3亿美元的电影,要想有10亿美元的票房,不太容易,就是实现了,票房不过也才是投入的3倍多而已。

但一部投资300万美元,如果运作得当,取得3000万美元的票房,也不是不可能,那它的票房收入,可足足是投入的10倍!

“我希望在未来,很多电影导演,能为自己电影的片头,出现我们发行公司的标示,而觉得荣耀。”

“那看来这个工作不好做。”帕尔马特说。

冯一平这话的潜台词,自然是发行公司发行的电影,获得了很多的奖项,或者是发行的电影,普遍得到了电影爱好者的好评。

这两件事,无论哪一件,都不是容易的事。

“我倒觉得,这是一项值得挑战的工作。”哈斯廷斯说。

“好啦,接下来你们几家之间如何合作,就你们自己谈,我就不管了,”冯一平看了看旁边两个靠在一起,就快睡着的孩子说,“我可答应了他们,要带他们去游乐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