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梦想的模样(第2/3页)

……

如果以广场为基准,烈士公园所在的这座山,也就高出五六十米的样子,之前这里属于五里坳镇的边缘,现在却一跃成为了中心区里最高的所在。

看得出来,镇里这两年没少投钱修缮和建设,这里既是一个设施完善的红色教育基地,也是大家日常休憩,登高望远的所在。

顺着由青砖砌成的台阶,他们一路走到山巅的烈士纪念碑下,扶着基座的围栏,举目四望,以广场为中心,棋盘一样的道路,向东南西北延伸着,在目力能看到的地方,都能看到路灯。

此时五里坳的夜景,和冯一平之前在太平山顶看到的夜景,自然还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格局却已经有了。

如果这些道路能够继续延伸得长一些,由道路分隔而成的那一个个格子,未来都能像现在的商业区那边那么璀璨,冯一平的梦想,也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

“哦,有这么多高楼了吗?”这里隐约能看到,远处那些山上,此时或者黑漆漆,或者有灯火在闪烁的高楼。

“四面八方都有,”盛正有些自豪的说,“最新的数据,镇里目前建成的、和在建的超过20层的高楼,一共超过了180座,对吗老黄?”

“187座,”黄承忠大声说,“考虑到这两年飞速增长的人口,以及土地资源的紧张,把楼层加高,是一个切实的选择。”

“现在镇里的总人口有多少?”冯一平问。

“常住人口,加上在这里经商和工作的,已经接近17万。”盛正又自豪的报出了一个数字。

“是狭义的常住人口,不包括镇下属各村的人口。”黄承忠又补充道。

“五里坳镇,原来的总人口也就四万多吧,”对这样的数据,县长显然也很熟悉,“就是全包括在内,短短几年,人口已经接近之前的4倍,这样的发展速度,我们说它是奇迹,也不为之过。”

他们自然清楚得很,人口,才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潜力。

五里坳镇这几年激增的人口,有力的说明了这里的发展速度,以及吸引力。

县长看了盛正一眼,有些话没有说出来。

高楼和工厂就不比了,县城直辖的两个镇,加起来面积接近现在的五里坳镇的1.5倍,此时人口还不到9万。

这就是差距啊!

冯一平此时还是有些自豪,原来自己想过,能为县里的所有人,也就是二十多万人,都解决工作的问题,现在如果加上自己在县城那两个工业园的就业人数,这个目标,可以说已经实现了。

当然,这些工作岗位,并不全部是由他的公司实现的,但肯定是在他的公司的带动下实现的。

“说起这个,一平,正在建设的光学工业园,你确实是计划将来要发展成容纳一个超过10万人就业的项目?”县长问道。

“是的,”冯一平回答得很肯定,“在这一块,我们目前已经有了一些非常不错的消息,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我们将会成为苹果的供应商。”

“真的?”盛正的声音又大了起来。

光学工业园,是镇里迄今为止,占地规模最大的项目,但老实说,盛正对这个项目的前景,没有对嘉盛其它公司那么看好,将来的产品,销售给谁呢?

“我和乔布斯已经谈过,苹果的团队,很快会来进行全面的考察,我确信,我们会完美的满足他们对供应商的所有要求。”

对自己工厂的水平,冯一平是有这个信心的。

他也清楚,能成为苹果的供应商,也就是在业内,为自己公司的产品打了一个很好的广告。

而现在就为苹果配套,那么加上自己手握的大猩猩玻璃技术,以及这两年投入巨资砸下去的光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接下来,肯定会顺理成章的成为苹果未来iPhone面板的供应商。

也就是会顺理成章的成为未来智能手机高端面板供应商,单就这一块,解决个10万人的就业,还不是小事一桩?

“如果再加上一个10万,到时候五里坳的人口可就超过了30万,比原来全县的人口还要多。”县长分析道。

“嘿嘿。”盛正这会已经傻笑起来,镇里辖下30万人口,呵呵,想想就美。

“一平,你说说,你觉得五里坳将来会有多少人口?”县长问。

这其实就是间接的在问冯一平的计划了。

“未来嘉盛计划继续在五里坳投资更多的项目,我想在这样的基础上,镇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是,很多知名企业,都看重我们这里的潜力,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由一位副镇长专门负责的招商引资小组。”盛正说。

“另外,我觉得,镇里同样可以依托嘉盛商城,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目前已经形成完整配套体系的服装、鞋履、家纺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