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上来吗?(第2/3页)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冯这样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的伙伴。”

“对,”佩奇此时彻底释怀了,“哎,你有没有发觉,不知不觉的,冯这家伙,竟然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

“确实如此。”布林说。

不然他们哪有时间和精力,来纠结这件事这么长时间?

“不过,我们还怕压力大吗?”他说。

佩奇笑了起来,拍了拍布林的肩膀,“冯是不是知道我们会想通,所以才没有说清楚?”

可是冯一平已经说得很清楚啊,“我觉得桑德伯格很不错,想让她过来帮我。”

是这两个家伙大方过后,想到冯一平的好眼光,又有些舍不得。

“不清楚,不过以后有这样的事,直接找他问个明白就是,免得浪费我们这么多时间。”

“什么以后,明天就找他问个清楚。”佩奇推着布林朝门外走去。

走到门口的布林,看着那些还在忙碌的员工,好像想起来点什么事,“我出来干什么?我正在状态呢。”

……

另一边,桑德伯格显然是被冯一平的那一番预测,说得颇为心动。

她目前自然还只是专注在广告业务上,不会像冯一平一眼,去想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的问题,因而,冯一平的那番描述,对她的冲击更大。

这也让她非常直观的了解了冯一平的能力。

冯一平也看出来了这一点,桑德伯格虽然颇为心动,但显然还是有些不够,恰好,他知道这不够的那一点是什么。

“我们再把心收一收,就说现在,我想,你选择从HSD那个政治圈子来到硅谷,肯定也心怀改变世界的梦想。”

“我们的Facebook,目前已经通过科技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也就是,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但我们的这个项目,就只是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吗?不,我觉得远远不止如此!”

“加入以后,你会很快发现,我们的发展,未来将改变很多方面,虽然这种改变,可能会比较慢。”

“举例来说,纵观世界,那些有影响力的传媒,不是掌握在国家手中,就是掌握在资本手中,绝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发声的机会,包括美国也一样,对不对?”

桑德伯格点点头,作为在世界银行这样的国际性机构,和HSD的政治圈子里混过的人物,她自然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Facebook也会对这方面产生改变?”她问道。

“当然,”冯一平肯定的说,“作为一个有大量受众的公共平台,自然也可以为很多人,提供一个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想法的机会。”

桑德伯格可不像冯一平一样,知道Facebook上,后来会有那么多粉丝人数,甚至比一些国家的总人口还多的人,因此有些不解。

“打个比方,现在就有很多明星,比如MJ,就已经拥有了超过300万的粉丝,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人,都非常关注MJ的动态,那么你说,他在Facebook上发表的一条动态,是不是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每天的受众还要多?”冯一平解释道。

“哦对,”桑德伯格这才反应过来,顺便恭维了一句,“冯你也一样。”

冯一平的Facebook粉丝数量,也已经突破百万大关。

“在网络时代,不止是明星和我这样有点知名的人,会受到网友的关注,以后肯定会有很多普通人,会因为一些原因,成为网络红人,之后吸粉无数,也就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己就有类似媒体一样的影响力——我把它定义为自媒体。”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自然会打破政府和资本对媒体的垄断,让公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因而,必然会推着我们的社会,我们这个世界,朝更美好的方向转变。”

“同理,在这个平台上,也能高效的进行慈善等活动……”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桑德伯格笑着说。

明白了就好!

这招聘这样的高管吧,还真得说一说这些听起来很务虚的,什么改变世界的话,没办法,谁让很多第一世界的美国人,偏偏就是吃这一套呢?

因为第三世界的大多数民众,得首先让自己过上幸福的日子,比如,国内和69年的桑德伯格同龄的人,小时候担心的,可能是吃不饱,而桑德伯格,那会应该已经在担心,长得胖……

当然,职业发展和薪酬待遇,他们自然也是看重的,但最好,还是得跟他们谈谈改变世界这样宏观的梦想。

“那么……”冯一平正准备直接问她的答案,他相信,桑德伯格一定会说出“yes”来,恰好戴夫又端着两杯咖啡走进来,“冯先生,请喝咖啡。”

“你们谈,我不打扰了。”他放下咖啡,便退了出去。

但是,端起咖啡的冯一平,准备再问刚才的问题时,发现对面的桑德伯格,好像又不是那么坚定。